“三三制”(1)背景:为了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2)制定:194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3)内容:根据“三三制”原则,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4)意义:“三三制”的实施,团结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内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到各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中。(2)作用: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自主思考“三三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什么?提示:目的: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国统区的民主斗争1.《双十协定》的签订(1945年10月10日)(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建国”,而实际上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②全、民主。(2)内容: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民主原则,制造一系列暴行。(1946年1月)(1)内容: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2)结果:国民党坚持反动独裁方针,破坏政协协议,挑起内战。、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自主思考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第二条战线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提示:焦点:专制独裁与民主、和平。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1)实施:①1945年冬至1946年春,解放区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②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表《五四指示》,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③1947年下半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2)意义: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自主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根本依据是什么?提示:根本依据是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提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2)号召:1948年4月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3)推进: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民主人士形成稳固、团结的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4)召开:1949年9月21日,中举行,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自主思考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人民民主权利,进行了哪些努力?提示:①领导和推动了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②进行人民解放战争,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专制统治。③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新中国。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17为了独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课件岳麓版选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