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哥特建筑.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及特点作者:许泽瑞13200776摘要本文以哥特式建筑的发展历史以及特点为主要内容,重点讲诉哥特建筑利用的尖拱、肋骨劵、肋骨拱顶以及飞扶壁结构特点。关键词哥特建筑尖拱肋骨劵肋骨拱顶飞扶壁教堂1哥特建筑历史12~15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封建制度的盛期,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建筑活动较为繁荣。教会的权势已经达到极盛,各个城市和国家纷纷建造自己城市的主教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攀比教堂高度的竞赛。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来描述哥特建筑的主要特点,那就是用尖券、拱顶、飞扶壁、束柱、尖塔、玫瑰窗、花窗棂、透视门等造型、形成了瘦骨嶙峋、玲珑剔透的外观,产生了向上升腾、超尘脱俗的幻觉。。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于公元1140-1144年,由苏杰﹝AbbotSuger﹞长老改建,被誉为世界不朽的建筑之一。是从罗马风风格向哥特风格转型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式建筑。这座教堂的与罗马式教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轻盈与明亮,这与其窗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在此窗户不是只在墙上开一个洞而已,它占了整面墙的面积,并且延绵四周,成为透明的建筑。而装饰窗户的彩色玻璃,设计美观,阳光从外面泻进,透过五彩缤纷的色彩,制造出圣洁的气氛。,苏杰院长在圣德尼修道院以尖拱﹝pointedarch﹞与肋顶﹝vaultrib﹞的建筑技术建造了半圆回廊﹝Ambulatory﹞。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建筑技术,因此到了十三世纪与十四世纪,人们反而将这种形式的「哥特教堂」称为现代建筑,认为其设计非常具有原创性,因此圣德尼修道院的半圆回廊便成为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发源地。2哥特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哥特建筑的最著名,也是最易区别于其他风格建筑的三个特点,一个就是尖拱(Pointed Arch),一个是肋顶﹝vaultrib﹞,还有飞扶壁(Flying Buttress)﹝pointedarch﹞从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拱(Pointed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拱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vaultrib﹞哥特教堂每四个墩子所形成的矩形“间”里还要砌筑对角线的劵,甚至在中央再加一道横向的劵,变成四分或六分肋骨拱顶。这样的结构非常坚固,能满足各国攀比教堂高度的竞赛需要。每个墩子顶上都放射出好几个劵,仿佛树木的分支,产生盎然的生机。(Flying Buttress)飞扶壁(flyingbuttress)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

哥特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986 KB
  • 时间2019-03-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