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分类感觉性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反射弧。,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被动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两种条件反射的关系相同之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都需要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不同之处:a主动与被动b强化与刺激、、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正强化——刺激出现,行为概率增加或行为变得更稳固。如食物出现可增加鸽子压杠杆次数。食物、金钱、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社会地位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强化物正强化的基本模式情境行为反应:立即强化长期影响负强化——刺激消失,行为概率增加。这时刺激多为厌恶性的,是有机体力图回避的。例如白鼠受到电击,如果压杠杆,电击就会消失,那么压杠杆次数会增加。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感觉阶段(二)知觉阶段(三)?(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顺应同化:指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当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须建立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又彼此联系。:几个阶段、时间、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婴儿→青少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儿童主要通过协调感知体验和动作行为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动作智慧”主要成就:①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ce)的获得;②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差异和界限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点: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象征游戏”——假装游戏。思维开始摆脱具体动作的束缚。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明显,同时具有非守恒性(不可逆)、泛灵论、直觉推理。主要成就:①表象符号能力——延迟模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②语言符号能力。(7~11岁)主要特点: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代替了直觉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当前的、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主要成就:①守恒能力的获得;②可逆性;③
教育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