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波普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波普文化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表现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由1956年英国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Alloway)所提出。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流行文化的内容主要由散播文化制品的工业(传媒)来塑造并传播,例如电影、电视、出版社等媒体。实际上,流行文化并不只是大众传媒的生产物,而是由大众与传媒间互动所产生的,即:大众影响传媒,传媒又反过来影响大众。因此流行文化本身是双向的、不断更新成长的。一般认为,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首先在英国由一群自称“独立团体”(IndependentGroup)的艺术家、批评家和建筑师引发,他们对于新兴的都市大众文化十分感兴趣,以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创作。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很多底层女人因为买不到丝袜,只好用笔在腿上绘出纹路,冒充丝袜。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着到地毯,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用尼龙制成的热气球,可以做得很大。)《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1956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这样一幅热闹的画看上去滑稽之

波普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