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编排的特点:《奇异的琥珀》是语文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文。文章通过想象,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重点。本文的思想教育涵盖较广,不仅让学生感受了琥珀的美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了解琥珀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从而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头脑认识周围的自然界的思想情操。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文的编排特点及编排意图,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条件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复述课文练习。2、能力目标: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想象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根据这篇文章的编排意图,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确立为:①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②继续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确立以上两点为本课重点、难点的理由是:(一)琥珀对于学生尤其是农村中的学生来说是闻所未闻,更无法亲眼目睹过的东西,更不了解它的构成和形成过程,而琥珀的形成过程除了具备有松柏林、热辣辣的太阳、凑巧的蜘蛛和苍蝇外,还需使松脂球变为化石的漫长时间和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这一切都是学生无法亲历的,只有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展思维的空间,让不可能经历的事在脑海中重演。这也正体现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的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二)小语课标中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而在课标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语文教学在知能方面的目的不过是听、说、读、写,本文的重点确立为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正是为更好地说,出色地写埋下伏笔,打下基础。四、教法的选择及依据:《奇异的琥珀》一文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其内容浅显易懂,其重点在于科学家展开合理、科学的想象,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的条件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因此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将全文划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教学:(一)以疑促读,熟悉课文;(二)直观板书,感知课文;(三)生动复述,熟知课文。采用此种教学法不仅使教学程序清晰可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步步深入:粗读——初步熟悉课文;精读——全面感知课文;再读——系统熟知课文,同时对琥珀的形成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如此循序渐进,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五、教学设计:1、课时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课后的习题,将本课划分为二课时进行教授。第一课时: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具备的条件;第二课时:了解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及解决课后习题。2、教学程序设计:(一)以疑促读,熟悉课文。①直观激趣,导入课题。出示几张琥珀图片,激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