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展现古诗之美在中国古代蔚为大观的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诗歌是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古代诗歌代表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三千年前,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古调虽好空自爱,今人无心多不弹。”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在普遍缺乏对古典诗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足够认识的今天,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线?以前,一直感觉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突飞猛进,为古诗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文艺评论家拉斯金说:“每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华部分,总是无法把它解释得很清楚,因为它好,所以它好。”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正是这样一种“伟大的作品”,其独特魅力就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现动态的画面,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海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开启其心智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春晓》一诗的教学中,开课伊始,师动情地说:“同学们,春天已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乐曲本身就是一首流动的诗,而古诗有不少本身也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春晓》描写了诗人孟浩然昨夜听到的各种声音,表达了对春天风光的喜爱和对春天在不知不觉中逝去的惋惜之情,读了之后感觉如同一幅生活小景。如何让学生能与诗人产生共鸣,受到陶冶呢?采用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眠欲晓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处处闻啼鸟”是听觉形象,播放一段春天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学生顿时浮想联翩,感觉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欢快的春天里,到处是百鸟欢腾的景象,由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爱春之情。一段“嘀嗒、嘀嗒”的春雨声正如永不停歇的钟声,不仅回响在学生的耳边,也敲打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产生时间不等人的感受。“花落知多少”,虽然未闻花落之声,但藉声示形,滋生视觉形象,学生由风雨联想到落花纷纷的场景,体会到了诗人惜春之情。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使学生渐渐进入“感受春天,欣赏春天,赞美春天,留住春天”的实践和体验
运用多媒体展现古诗之美+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