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资料一:一、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流行于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以后波及美洲。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封建制度全面崩溃、资本主义逐步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以及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浪漫主义文学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20年代末是这个流派出现变化的时期,法国浪漫派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2、人道主义是浪漫主义作家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也是他们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基础,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3、美化中世纪,描绘异国风光,以否定现实,从中寻找精神寄托;4、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1、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崇尚艺术想象和主观抒情,注重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发掘;2、以离奇的情节、对照的手法、斑斓的色调,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人物形象;3、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厌恶城市文明,讴歌美丽的大自然;4、重视民间文学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深受骑士文学和感伤主义影响,同时又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雨果及其创作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小说家。生于法国贝藏松城,其父是拿破仑军队的军官。雨果的一生就是一个世纪,他少年时代崇拜拿破仑,王政复辟时期支持保皇党,1830年后拥护共和党,40年代又支持君主立宪,1848年后成为坚定的共和主义者,被第二帝国放逐19年,1870年回国投入普法战争,1871年反对巴黎公社暴力革命,又同情被镇压的起义者。在他80寿辰时,5万儿童载歌载舞为“雨果爷爷”祝寿,50万工人唱着雨果最喜爱的歌《马赛曲》列队行进。他逝世时全国致哀。由于雨果有一颗真诚同情人民和热爱祖国的伟大的心,所以他深受法国人民的爱戴。人道主义是贯串他全部作品的光辉思想。尽管他的政治态度游移不定,但他对法国人民的热情和热爱却是至死不变的。“歌唱思想,热爱人类,信仰进步,祈求永恒”(雨果《莎士比亚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雨果20年代中期开始登上文坛,创作力长久不衰,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图7-01、图7-02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抨击古典主义美学原则,提出了以对照原则为核心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雨果亦成为该流派领袖。1830年上演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的戏剧《欧那尼》,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彻底胜利,同时进一步巩固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地位。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雨果是法国数一数二的诗人,主要代表作有《东方集》(1829)、《心声集》(1837)、《光与影集》(1840)、《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和《历代传奇》(1859~1883)后者是一部新型的史诗集。雨果晚年还发表有不少诗作。他的诗歌成就表现在:1、开拓了诗歌表现领域,无论抒情、写景、咏史、还是哲理沉思,写来都得心应手;2、富于激情,时而庄严凝重,时而气度恢宏,他的风格豪放阔大,洋洋洒洒;3、将对照原则用于诗歌创作,如意象比照、用相反词语、结句出人意料,对比强烈;5、善用同位语隐喻,如“心灵一牝狼”、“欧洲一巨人”、将抽象概念和具体意象相结合,与象征手法一脉相承,产生了新的含义;5、想象力丰富,伊甸园的瑰丽、东方之夜的辉煌,都写得五光十色,连无生命的东西也具有生命形态;6、语言丰富多彩,韵律运用自如,能以牧歌写情诗,以颂歌写哲理沉思,与象征派和巴那斯直接相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雨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浪漫派小说家:1、他是对照手法的大师,善与恶、美与丑既体现在情节中,也体现在人物身上,既体现在人物之间,也体现在人物自身之中;2、他是浪漫手法的集大成者,情节富于传奇性,大起大落,悲欢离合,出人意料,除了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的奇特以外,还将无生命的事物写成有生命,想象力大胆恣肆;3、善于以史诗规模去再现社会生活,《悲惨世界》是一幅笔力雄浑的历史壁画,《巴黎圣母院》描绘了乞丐王国、人民起义,有史诗气派,《海上劳工》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史诗,《九三年》是再现法国大革命风貌的名诗;4、善于塑造下层人物,既有外貌美与心灵美熔于一炉的人物,也有外丑内美的人物,他们纯朴善良、品质优秀,充分显示出雨果创作的民主性;5、注重心理描写,以《笑面人》最为突出。此外,他还吸收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比之同时代的浪漫
雨果与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