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农耕)校园文化建设规划.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徐庄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简要道出,抓学校特色发展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求得学校生存与发展,激活学校办学活力,我们充分尊重和利用农村独特而富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农耕文化,以农耕文化凝炼校园精神,有力地促进学校更加从容、自信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一、特色建设意义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服务和涉农娱乐为中心,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它还包括文学、戏剧、风俗谚语及各类祭祠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它更是一种原生态文化。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蓄养已经绵延了上千年,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不仅孕育出中华民族坚韧而质朴的品质,养育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的华夏文明;还滋养着中华民族休养生息、繁荣昌盛。我校把“农耕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包括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为此,我校把“拾起农耕记忆”与少先队道德建设相结合。通过认识农具、了解农具并亲手参与适当的农耕实践,让学生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例行节约的好习惯。二、实施措施(一)机制保障1、成立特色学校“农耕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周满东为组长;副校长王静为副组长;教导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及职责:组长:负责特色建设的总体领导与策划,宏观调控特色建设的全过程。副组长:构思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特色建设的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组实施课程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地方教材、撰写课题和督导各班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培育,对特色建设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做好特色建设的总结及经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成员:负责各班的特色建设的实施,负责编写教材、教案,上好特色课,组织领导学生进行各种特色建设的活动,总结、归纳、整理本班的过程性成果资料,并展示、交流和存档。2、课程开设(1)实施农耕文化校本课程。我们拟开设以《农耕起跑线》为教材的校本课程,一至六年级每周在地方课程中设一课时。以各学段分目标为抓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通过进行教学实验,论证、检验这套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研究教材对提高综合素养的作用。(2)开发校本教材紧扣“农耕文化”这一主题,编撰《农耕起跑线》校本教材。成立校本教材编撰小组,负责编撰教材(由语文组负责)。教材力求尽量收录农耕经典故事及诗词和歌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体现目标、内容、形式上的综合性,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体系保障(1)教研活动。学校针对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反馈,及时召开教研活动,并形成相关制度。确保及时有效的解决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在教研活动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学校成立相关课题组。纳入课题研究计划,保证问题最终解

(农耕)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