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吸烟、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城市及部分发达国家,肺癌已跃居为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根据组织病理学,目前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即小细胞型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腺鳞癌等。腺鳞癌(ASC)是非小细胞肺癌中较少见的病理类型,%~%。由于目前支气管镜活检、肺穿刺取活检等诊断手段显著发展,临床确诊为肺腺鳞癌的病例显著增加,因此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综合治疗手段以及预后评估都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但目前关于肺腺鳞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有限,尚需要大样本数据反映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1999年WHO(第3版)明确肺腺鳞癌的诊断标准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任何一种成分至少占全部肿瘤的10%”。肺腺鳞癌同时具备腺癌及鳞癌的病理学特点。关键字:肺癌,腺鳞癌,临床,病理,预后 肺腺鳞癌的临床表现 综合目前大多数关于肺腺鳞癌的文献报道,肺腺鳞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首发症状常为咳嗽咳痰,咯血及胸背痛等常见肺癌症状。临床表现对于肺腺鳞癌的诊断无明确的提示作用。 肺腺鳞癌的特殊生物学特征 肺腺鳞癌病理成分较为复杂,因而其生物学行为特殊,同时具备腺癌及鳞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即更具有侵袭性,既易局部浸润,又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血行转移。通常确诊时很少为I期或II期,恶性度高,预后差。(1)局部浸润Shimizu等人报道肺腺鳞癌患者中,原发肿瘤分期较晚(包括T3、T4)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腺癌患者,分别为43%及24%。且大部分肺腺鳞癌为周围型,常侵及脏层胸膜,导致胸膜皱缩。且发生壁层胸膜及胸壁受侵的几率也远远大于单一病理组织的肺腺癌或肺鳞癌。(2)淋巴结浸润国内外报道肺腺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比率高,%[3]。李鉴等人通过对肺腺鳞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活检,总结出肺腺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认为肿瘤原发部位不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及途径不同。同时肺组织淋巴网络繁复交错,,可发生淋巴结跳跃转移。但总的来说,发生转移率最高的淋巴结区域为肺门区。 不同原发部位肿瘤的淋巴结转移途径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途径左肺上叶肺内→10区→5、6区→7区→3区→1区及锁骨上右肺上叶肺内→10区→4区→7区→2区→1区及锁骨上肺下叶10区→7区→5、6区(左)或4区(右)9区→上腹部右肺中叶7区、4区、,目前绝大多数肺腺鳞癌为通过术后组织活检确诊,其他取材途径,如支气管镜刷片,痰脱落细胞,胸水脱落细胞等方法确诊肺腺鳞癌的病例少之又少。所以目前大部分关于肺腺鳞癌的文献均来源于术后患者,分期多为IIIB期之前,关于远处转移的研究有限。Gawrychowski等人研究认为肺腺鳞癌易发生术后复发及脑、骨、肝及肾上腺等部位转移[10]。 肺腺鳞癌的治疗现状 肺腺鳞癌属于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一种,指南指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为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但因肺腺鳞癌独特的生
肺腺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