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珠江三角洲地图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9市: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市
惠州市: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
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部分) 、四会(部分)
, %
, %
另1700万外来人口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征
,由农业社会
跨入中等发达
传统农业社会, 鱼米之乡文物
1979年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充分发挥面临港澳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
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显著
1980—2000年,%
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和广东(%)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厚实基础
珠江水上人家咸水歌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
五十年代的水壶
五十年代沿街卖云吞的担挑
2001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重:%%,
%%
人均GDP27863元(=3300美元)
,
跨过中等收入均线2990美元)
% (%)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珠三角支柱产业之一
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
集中全省85%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集中全省9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家国家级高新区: 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珠海
3家省级高新区: 江门、东莞、肇庆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
占全省9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16%,%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珠三角家电比重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形成
2000年工业总产值10571亿元,%。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 %
三大传统产业: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 %
%
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珠三角有23家,前10名有2家。
,“三高”农业生产结构确立
农、林、牧、副、渔业比重
::::
::::
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由1995年的61:39调整为55:45
以畜牧、水产为主导,“三高”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结构已经确立
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初见成效
农业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一、二期工程
广东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新会现代农业基地
东莞绿色世界
番禺鱼窝头水稻生产现代化示范区
花都南方花卉中心
从化从玉蔬菜基地
深圳畜牧业及蔬菜、水果现代化示范区
居全
“三电”普及率、互联网发展,居全
彩电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59台/千人和23345部/十万人,进入世界先进之列
,逼近韩国
互联网网民、,%、%%,
仅次于北京居全提高
1979年改革开放,港澳中小企业挥师北移至珠三角投资办厂,拉开了珠三角经济国际化序幕
“前店后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小型外商主导——200多家跨国公司
初期引进来——90年代中后期走出去
珠三角以港澳作为连结和融汇世界经济的桥梁和枢纽,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稳居全国各大经济区域的首位
%%的高份额
%
设立境外企业600多家,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加工产品出口为主、由一般加工品出口为主向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大幅增加
电脑、家用电器、微电机、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广东省出口的拳头产品
利用外资的结构也逐步调整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