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摩擦力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评论(0)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②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③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②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③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的有利和有害的问题研讨,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④通过“哈尔滨大冬会中国女子冰壶夺冠视频”讲解摩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评论(0)2学情分析主要通过QQ的聊天和微博与学生、家长、教师等交流了解学生。重四中八年级二班的学生,各科的基础都比较好、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多数同学个性也比较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好奇心,爱提问题,更喜欢自己解答问题。学过科学探究,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评论(0)3教材分析采用信息技术收索教材、教参、课标的最新要求及其他教师的教材分析,对本课进行分析。本课是物理课标2011版配套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本节是在力、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教科书的设计思路与前面对弹力、重力的设计是相同的,即让学生再次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一方面,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内容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课标》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实验作为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所以本节课是一节难得的科学探究的好选题。针对生产、生活中摩擦的有利和有害的问题研讨,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目标。评论(0):①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②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③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①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②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评论(0)5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细线、毛巾、长木板、砝码(或钩码)、三只圆柱形铅笔、肥皂水,计算机,学习软件等。6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5分钟) 教学活动第3节摩擦力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评论(0)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2)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运用二力平衡计算摩擦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2)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评论(0)2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第七章《力》中的重力和弹力及《运动和力》中的二力平衡,为学生认识摩擦力打下基础,这些相关知识也为学生接触摩擦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评论(0)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概念。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教学难点 摩擦力性质和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评论(0)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识(提问)(1)我们已学过哪两种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研究力我们一般要从力的__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入手。2、引入新课(试一试,让学生亲自感受摩擦力)(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评论(0)活动2【讲授】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1)摩擦力的定义根据“试一试”中的提问,由学生道出的关于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
摩擦力设计供参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