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语》给我的启示.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论语》给我的启示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人,《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论集及活动的记录。在中华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像孔子这样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也没有任何书像论语这样为社会各阶层普遍研读。尽管中国的社会性质、文明程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今天,孔子仍然以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学术贡献以及学术精神为人们所敬仰,并且日益走向世界;《论语》也以其巨大的文化内涵借助现代传媒手段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人和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和人的主观愿望、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何处理观念和利益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而不被别人的不良行为所熏染,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实际上又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自省也好,自觉也好,自律也好,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就能达到既定的道德境界,否则,就会偏离甚至背离既定的目标。非常感谢论语与现代人生哲学这门课,它让我从论语中学到了许多。我最初学到的是《论语》对我们学习上的影响。《论语》主张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孔子在《论语》强调学习要不耻下问,好学不厌。我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前进的动力,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停滞于此,不能前进分毫。一个人不能轻易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学习中去理解、感悟,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消化吸收,然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境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为第一境。《论语》里谈到,获取知识首先要做到“勤勉”、“好问”,“文”、“行”、“忠”、“信”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博、广,不能偏颇、单一。“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是我们学习的第二境。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老师耳提面命的一点,只有不断的巩固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实践里很好地运用。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则是学习的第三境界。学习并非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应是学以致用,要学会思考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首先孔子强调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白学习的意义。这在其对宰予,冉求,颜回三名弟子的评价中可得到充分的验证。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以上这三个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孔子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视的。冉求在学习上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惑时,孔子告诉他,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走到中途而力尽而止,现在你不是因“力不足”,而是固步自封自动停止前进。这就是勉励冉求端正学习态度,宰予虽伶牙利齿,天赋较好,但却无疾而昼寝,不好好学习,不注意自己的学习态度。这令孔子极为反感斥其为“朽木”;孔子认为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才能积累知识,才能在成就上超越前人。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端正学习态度与明白学习的意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学生子夏亦认识到:一个人只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就可以成为有仁德的人。孔子认为只有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白学习的意义才能使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

《论语》给我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水中望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