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我的母亲胡适
了解“胡适”: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徽州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掌握加横线字拼音:
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才识和品德的高低;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仁慈:仁爱慈善。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zhōu
chuò
shù
shēng
mó
yì
tiăn
wū
速读课文,梳理文意
阅读课文,并找出胡适对她母亲的评价。(提示: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在这些评语中,胡适称母亲“母”、“父”、“师”。“母”这个称呼无须解释,为什么又称母亲是“父”,是“师”呢?
【明确】称母亲是“父”,因为“我”很小的时候(3岁零8个月)就没了父亲,母亲就既当妈,又当爸。称母亲是“师”,是因为母亲督促“我”学习,又训练我“做人”。
速读课文,梳理文意
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印证】”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母亲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都是一样的。你是如何看待你母亲的这些言行的呢?
速读课文,梳理文意
母亲除了督促“我”学习外,还训练“我”做人。那么她是如何做的呢?
【明确】
;
。(重点)
那么,你能理解母亲的“严”吗? (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明确】:严中透出的爱
速读课文,梳理文意
母亲对我的爱还有没有别的表达方式?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明确】:慈中透出的爱
联系生活,各抒己见
胡适的母亲是这样教育他“做人”,
你的母亲又是如何教育你“做人”的?
你能从中感受她对你的爱吗?
第二课时
《我的母亲》-彭郁-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