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但我们党历经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同时,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三个代表”之一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理念思路也在与时俱进。回顾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史,学习领会《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我深深感到,在党所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条件下,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时期群众路线实现形式。
把握历史方位 重视实现形式
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在内外部各因素的不同作用下,事物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但二者并非总是同时变化,有时一方面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则变动不居。就我们党自身及其事业而言,有些基本原则在实质内容上是一以贯之、始终不变的,而实现形式往往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实质内容从来没变,而党的组织和队伍状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再如,社会主义是全世界亿万人民的理想和实践,但社会主义模式不仅各不相同,还历经沧桑巨变,其中苏联模式已宣告失败,中国道路正越走越宽广。又如,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标志,但其实现形式却是多样且发展变化的,计划经济时期是国营制、集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等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同样,群众路线就其所包含、所体现的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等实质内容而言,当然是始终未变也不能变的,但其实现形式却不能不变。而且历史和现实都已表明,我们对这个问题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群众路线实现形式的与时俱进也相对比较滞后。
群众路线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那时的党,只有局部执政,主要还是革命党,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党所处的环境、条件,自身的任务、状况,决定了党同人民群众天然就是在一起的,共同战斗、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是普遍的正常状态,群众路线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个人的自觉和能力。党同群众之所以如此须臾不可分离,主要是因为不如此党就一刻不能生存下去,更惶论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了;而当时人民政权的政府职能比较简单,管理事务较少,也使得群众路线完全可以主要依靠个人执行。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一方面,环境、条件的改善,特权思想、享乐思想的滋生,使党在主客观上都有了脱离群众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开始趋于完整,经济社会管理事务大量迅速增加,党面对的是全国数亿群众(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党在政权中完全居于领导地位,党也不可能再同过去一样“天然地”与群众在一起,“三同”只能作为优良传统来“自觉”继承和发扬。在这一历史方位下,尽管党的性质、宗旨没变,广大党员干部本色没变,人民群众对党更加拥护、信赖,
从党的历史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