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4初唐宫廷诗及其新变供参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唐诗在发端阶段为盛唐时代的到来,作了哪些准备工作。了解初唐诗歌的概貌,对几位重点作家的作品能进行理解性的分析。文学史的讲述与具体作品的分析必须相结合,通过作品展示初唐诗歌发展的历程,注意避免过多地进行抽象论述。在掌握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扩充阅读教材中选录的其他诗作。注意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要时可试着写些感受性的文字。一、贞观诗风唐初三、四十年间,诗坛仍隶属于宫廷。主要是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一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而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在唐太宗的诗中,常常体现了壮大怀抱与华美词采的并存。例如作于贞观四年(630)的《经破薛举战地》诗,"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这四句刚健豪迈,然而诗中却也有"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一联,带上了六朝雕琢辞采的痕迹,与全诗的气格就不大协调了。另外,杨师道、李百药都是北方文人,早年写唐太宗《晋祠铭》诗状况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一些较为成功的作品,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诗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上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了。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与受南朝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太宗李世民是个爱好文艺的君主,现存的太宗诗里,感时应景、吟咏风月的多达五十余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虞世南等人所编的《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以便于应制咏物时摭拾辞藻和事典,把诗写得华美典雅。这原是南朝文士作诗的积习,在虞世南和许敬宗等人的创作中均有所反映。尤其是许敬宗的诗,对仗虽工而流于雕琢,文采虽丽而无生气,缺乏美的情思意味。二、上官仪 1、上官仪和上官体上官仪(608?-644),唐太宗《温泉铭》字游韶,陕州(今河南陕县)人。贞观初年进士及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当时唐太宗很喜欢写诗文,经常让上官仪替自己修改草稿,还让他与自己唱和。每当宫廷宴会时,都要召上官仪来写诗。唐高宗时官至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后因建议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武氏嫉恨。又因梁王李忠谋反事受牵连,下狱而死。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如《早春桂林殿应制》中的"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一联,即体现出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和善于营构明秀灵动的诗境的能力,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当时人称之为"上官体"。上官体的主要特征是以歌咏宫廷生活,为唐王朝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基本内容,语言艺术上则表现出倾慕齐梁、典丽精工、绮错婉媚的风尚。上官体的积极意义在于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破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把六朝以来的对仗技巧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成为后人写作近体的一种规范,在律诗定型过程中,起过一点推动作用。但上官体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由于宫廷诗人大多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生活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所以诗歌的变革任务不可能由他们来承担。上官体诗人除上官仪外,还有唐太宗、虞世南、李百药、杨师道、长孙无忌、李义府等。 2、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鉴赏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注释】广川:此指洛阳的洛水。长洲:此指洛水两岸的洛堤。【鉴赏】据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上朝的官员们,觉得此诗"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可见这首诗是上官仪在唐高宗龙朔年间(唐代年表链接)为宰相时所作,在当时影响很大。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并没有地方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着。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便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戒严,天津桥入夜落锁,断绝交通,到天亮时才开锁放行。所以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以洛水即景起兴,流露出承恩得意的神气,的确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宰相风度。后二句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凌晨,曙光已见,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这首诗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和雍容典雅之态,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三、虞世南 1、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

4初唐宫廷诗及其新变供参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825 KB
  • 时间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