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他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年少时聪颖勤奋,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一生刻苦好学,但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1、思想内容“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为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抒发公愤,刺贪刺虐。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聊斋志异》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弊端的蒲松龄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木三分,这些幻化笔法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写作背景2、艺术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的结合。3、创作意图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曰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聊斋自志》)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怀、寄托忧愤,这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4、“狐鬼花妖系列”作品《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化而成的女性形象,容貌艳丽,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其中写花仙的小说,有写牡丹花的《香玉》《葛巾》,写菊花的《黄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等,而《香玉》是其中不朽的杰作。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继死去。复述故事内容理清情节开 端(1):发 展(2):再发展(3、4):高 潮(5):结 局(6):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1、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文章表现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又表现了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友情。分析课文
《香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