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读书笔记专业:姓名:学号:二0一二年二月八日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读书笔记“学生评教”体系中的不完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汤颖(淅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1期上半月刊)一、。学生对教师和课程某些方面能做出可靠的评价,在有些方面却无所适从,只有把学生评价的范围限制在“描述教学活动”时,这种评价才有可靠的信度。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迟效性和综合性(学生素质的提高往往是多学科教学和多个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测量本身有很多困难。让学生自己对此作出评判,其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评价者对被评者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的偏差,从众行为等都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客观、不公平。比如说,一个和善的女教师来上课,大家很喜欢,一般都会给较高的分;或者说某位教师对学生很关心,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一般也会给他较高的分;有些学生因教师要求“过严”,在给教师评分时,也会有不顾教师的教学实际、故意压低教师得分的现象,这样,使得有些教师为了功利目的,迎合学生的口味,放低对他们的要求,以获得评估高分。,造成班级评价标准的不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只对给他们的授课教师做出评价,而不是对所有教师做出评价,而一个教师由一个或者若干班级的学生对他做出评价,而不是所有班级的学生,这样评价结果所含信息是不完整的或者不全面的,这种评价的不完整性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不公平加剧。、课程性质不同,各学科各类课程的知识内涵和知识结构也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果制定的评教体系标准是一个模式,就不能体现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无法真正作到横向比较,由此产生的评价分就不具可比性。,不利于教学创新依据指标体系评价教师,一般只利于淘汰不称职的教师,不利于教师发扬各自的教学风格,更不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不公平的学生评教会导致教师为得到评价者指标体系的认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程序化教学,使教师、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高校学生评教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宋小囡,李洪庆,刘忠德(东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第27卷第3期2007年6月)一、学生评教工作的局限性(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它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效度。教学工作实际上可分为课程设计与课程传授两个部分。课程设计包括确定本次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等方面,课程传授是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而言,课程传授是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而言,课程传授是学生能实际感受、观察的,因而较易进行评价,而课程设计涉及到反映教师业务水平层面的东西,如教学内容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能否反映当代学科发展水平、选用教材是否合适、教学中教师如何体现其教研教改成果等,学生则很难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学生评教指标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这四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分别付以权重。”这些指标涵盖了对课程设计和课程传授的评价,超出了学生评价能力的范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评教”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出发点来设计评价指标,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确定没有发言权,只是被动地配合,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消极参与评教活动,从而使评教结果受到影响。(二)学生方面的局限性在认识方面,了解和掌握与评教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学生进行公正、客观评教的基础,但是,由于管理者更多地关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评价结果的处理问题,未重视评价前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教的重要性,对评教方法、内容不熟悉,对评价项目、指标内涵的理解有偏差,最终影响评教质量。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个人素质不同,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也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评价指标的掌握也不同。其它因素如学校的教学条件、服务环境、课程性质、学习动机等都容易影响到学生评教,学生甚至将自己对学校的整体质量感受渗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从而降低了教师评价结论的可信度。(三)教师方面的局限性受传统观念的限制,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资格评价教师,对评教工作忽视、甚至报有抵触情绪,往往将消极情绪带经给学生,级学生评教带来干扰。另外,部分高校为了抓好教学、科研工作,都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出合格要求,教师必须到达这一合格要求,才能
读书笔记样本——高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