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二级培训
教师:唐建琴
,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为课程的“双基”发展为“四基”
修改后课程标准的特色
,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立足中国国情,又顺应了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三、读课标、研教材、练表达
一、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基本特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系统
2、语文课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
“素养-养成”的课程模式,在实施中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核心,“综合性,实践性”是特点。
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在运用中真正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它课程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不同的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阅读教学要从具体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课文是范例,是语言文本信息,语文教学价值在于怎么传播文本信息的学习,不是立足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是对培养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
语文课程不是让学生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的学者
语文课程目标不是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内容不是语言学、词汇学、语法学、文字学、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拼盘
唐建琴语文课标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