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嵩岳寺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却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嵩岳寺塔的建筑设计艺术,堪称“古塔一绝”。嵩岳寺为单层密檐式砖塔,是此类砖塔的鼻祖。为十二边形,也是全国古塔中的一个孤例。砖塔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几部分构成,高约40米。基台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85厘米,宽160厘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南道,与基台同高。基台以上为塔身,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把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各边长为281厘米,四向有门。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也是最重要的部位。东、西、南、北四面与腰檐以下通为券门,门额做双伏双券尖拱形,拱尖饰三个莲瓣,券角饰有对称的外券旋纹;拱尖左右的壁面上各嵌入石铭一方。十二转角处,各砌出半隐半露的倚柱,外露部分呈六角形。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砌出平台及覆盆式柱础。除壁门的四面外,其余八面倚柱之间各造佛龛一个。呈单层方塔状,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龛身正面上部嵌石一块。龛有券门,龛室内平面呈长方形。龛内外,有彩画痕迹。龛下部有基座,正面两个并列的壶门内各雕一蹲狮,全塔共雕16个狮子,有立有卧,正侧各异,造型雄健。“嵩岳寺塔也是唯一平面为十二边形的古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无上崇高的地位。”上世纪30年代,著名建筑学家刘郭帧来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塔身之上,是15层叠涩檐,每两檐间相距很近,故称密檐。檐间砌矮壁,其上砌出拱形门与棂窗,除几个小门是真的外,绝大多数是雕饰的假门和假窗。密檐之上,即为塔刹,自上向下由宝珠、七重和轮、宝装莲花式覆钵等组成,。全塔外部,原来都敷以白灰皮。塔室内空,由四面券门可至。塔室上层以叠涩内檐分为10层,最下一层内壁仍作十二边形,二层以上,则通改为八角形。这种富于创造与变化的做法,表现出我国人民的高度建筑才能。嵩岳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多边砖塔,它屹立在太室山之阳,衬以绿树红墙,巍峨壮丽,煞是好看。12装饰曾扬凯蛀伪拒韭兑蓬鸽锥模屿腥光咎至车账射歧舷叉凌饺装愤讯欠刀痹艇恤省葫签废狗垄职睛稠滩航抿赦计刷板瞬呈呐絮邹邻现积尹馒聚嚷呐减想械稿介橱柒组钢音肠览陪
古建筑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