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有感提及遵义,想必大家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历史上的遵义会议。而如今,会议当时的场景已被历史的车轮碾过,但这段历史可以流逝,却不可忘怀,于是,为纪念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后人的积极努力下于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于是我们便有机会重温和学习这段意义深刻的历史。遵义会议纪念馆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是中国革命纪念性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主要可分为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走近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遵义会议纪念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大门牌匾上面镌刻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镏金大字,这是1964年毛主席为纪念馆亲笔题写的,真是苍劲有力、金碧辉煌。朱红的门窗,凸显出纪念馆历史气息之沉淀;室外郁郁葱葱的大树,更给参观者营造了一种宁静氛围。据说,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即驻在这幢楼房里。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作战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朱德与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等。而关于遵义会议陈列馆,主要是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人物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可以说,遵义会议纪念馆虽经过几次修复,但在保留历史原貌上可谓几近完美。就拿遵义会议会议室来说,与会人员身着板栗色的军装,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这些基本都是当时的原物。还有,作战室里的铁座马烟、订书机以及办公室里的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历史。虽然说以往参观过八一起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但每次参观后都有不同的感受。记得以前在中学历史上就学习过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知道它的历史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只可惜那时的了解多是理论上的,抽象的,甚至说是强行记忆的,不深刻的。而当自己亲自进入纪念馆,看着栩栩如生的英雄楷模、革命战士以及重要遗址,目睹锈迹斑斑而意义深远的历史文物,我如临其境,感觉自己身于19世纪30年代,当时历史的一幕幕清晰地在脑海中放映:战士们四渡赤水的果敢、飞夺泸定桥的勇猛、爬雪山过草地的坚忍不拔以及整个长征过程中的百折不饶。此时,对历史的理解就不再停留于意识形态中了,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体会。对于任何人物和行为的评价,都应该放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是的,不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就不会明白共产党为何要做出长征这一重大历史决议,也无法体会红军战士们在战争中舍生忘死的初衷,更不可能对致力于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社会进步的红军战士致以由衷的钦佩和感激。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因为实地参观,使得自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强化了自己对国家的认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