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7月4日,本报刊发的“名家解读中,方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一文,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搜狐网等网络媒体全文转载。“用公平正义托起中国梦”这一话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公平托起中国梦想,是国家之梦的应有内容,也是个人之梦的实现途径。反过来,缺少公平,必然影响甚至摧毁梦想的实现。”网友“不会游泳的鱼”说。
“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公平正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向纵深推进。”网友“万夫莫开”说,“公平正义”是撑起“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晓燕说,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提升了这个社会多数人的生活水准,却同时积累着一些不满情绪;中国社会大体上已经摆脱了“寡”的窘境,却面临“不均”的考验。
马晓燕说,要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就必须让人们不再因特权而致富,不再以破坏规则公平而获利,同时消除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制度性歧视。“毫不夸张地说,能否真正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是中国梦实现与否的关键。”
凝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又迈入一个崭新的伟大历史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厚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踏上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8千多万名党员的第一大执政党,坚定每一位党员的信念,激发每一位党员的活力,发挥每一位党员的作用,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是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把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用发挥出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先驱,就要凝聚三大“正能量”。
一、凝聚信仰“正能量”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们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革命解放事业抛头卢,洒热血,解放了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们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生生不息,奋斗不止,让中国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共产党员们都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这一信念和理想凝着千万党员的心,聚着千万党员的力,迸发了势不可挡的能量。
视观当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大肆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个别党员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些违反伦理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连然不符合先进性的要求;特别是新生代的个别共产党员,不知道为什么入党和入党为什么,有的还图谋不轨,把入党做为升官发财的奠基石。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迷茫所产生的。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积极做好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都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好信仰危机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把信仰的“正能量”凝聚起来,发挥党员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凝聚创新“正能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各项事业永葆生机的动力。放眼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注重创新,就会兴旺发达,一个行业注重创新,就会始终走在该行业的前列,一个领域注重创新,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当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胆探索,试行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先行先试,开拓进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注入强大活力。在这伟大的历史革新进程中,共产党员们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迸发了势不可挡的能量。
中国的今天,发展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一些地方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僵化,缺乏开拓开放、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制约甚至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对待工作缺乏改革的锐气、创新的精神。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各级党组织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和鼓励,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树立“勇”字,敢于在工作中创新,去掉“懒”字,勤于在工作中创新,围绕“进”字,善于在工作中创新,让党和国家的事业永远充满生机、彰显活力,凝聚强大的创新“正能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凝聚实干“正能量”
“空谈误审时度势,在实
中国梦 心得体会精选汇编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