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宫殿导览及详解
宫殿简介
故宫也称为“紫禁城”。紫禁城南北长 961m,东西宽 753m,四面围有高 10m 的城墙,城外有宽 52m
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
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
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
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
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
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
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外东路南部是皇子居住的撷芳殿,俗称南三所,北部是乾隆
皇帝营建的太上皇宫殿——宁寿宫。外西路南部是皇太后居住的慈宁宫、寿康宫,北部除皇太后居住的
寿安宫外,还有英华殿等佛堂建筑。
宫殿导览
紫禁城总体上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前朝(外朝);后寝(内廷)
前朝(外朝)
所谓前朝,或称外朝,占据着紫禁城南部宽阔广大的区域。这里的宫殿宏伟、庄重,庭院壮阔、坦荡,以禁城午
门、宫门太和门以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央轴线,体仁阁、弘义阁两厢辅立,文华殿、武英殿东、西翼护,
构成了皇帝举行重大礼仪,群臣朝见天子的庄严场合。
后寝(内廷)
后寝区,又称内廷,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区域的统称。这里以皇帝、皇后的正寝宫殿乾清、坤宁二宫为中央,
东、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以及皇子们生活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再向东为
乾隆皇帝兴建起的太上皇宫殿院落宁寿宫区,外西路则是供太后、太妃们养老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
后寝区域院落重重,宫壼深深,建筑格局严谨中有巧妙,装饰风格豪华中有秀雅,内廷礼仪、寝居场合之外、又
有书房、佛堂、苑囿等处所,留有古代皇家生活的许多遗迹。
大朝典礼区
这里所谓大朝典礼区包括前朝三大殿区和外朝西部的武英殿区,宏阔雄伟的三大殿区自然是举行最盛大隆重的典
礼的地方。而武英殿做为皇帝在外朝的便殿,不仅做为皇帝接见大臣和举行小型仪典的地方,甚至还曾被李自成用来
举行登基称帝的典礼。
宫寝生活区
宫寝生活区主要包括紫禁城的后寝(或称内廷)部分,即皇帝和他的后妃们日常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些内廷便殿,
如养心殿区、斋宫区。
太上皇宫殿区
太上皇宫殿区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准备的太上皇宫殿,这一宫殿区域以宁寿命名,包括前朝、后寝等区
域,俨然是紫禁城中东部的一个微缩版朝廷。
太后太妃养老区
皇帝一旦驾崩,他的后妃就要搬家。故宫中现存曾做为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区基本分布在后寝的外西路,包括
有慈宁宫区、寿康宫区、寿安宫区等。
太子宫殿区
太子宫殿区在各朝各代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明代的文华殿(还有现在南三所区域)、清代的毓庆宫都曾
被正式做为皇太子的宫殿,另外重华宫因乾隆皇帝做为皇子时居住而升为宫。
皇子生活区
明清各朝皇帝的子嗣数量大不相同,当皇子众多时,就需要供他们居住的院落区域。紫禁城东部的南三所、东西
六宫北面的五所以及东北角的兆祥所都曾做为皇子居住生活的院落。
御苑与庙宇区
紫禁城中有四座花园:中央的御花园、西路的建福宫花园、外东路的宁寿宫花园和慈宁宫南面的慈宁花园。此外,
宫中还有许多宗教庙宇,如道观钦安殿院落、藏秘四部神殿雨花阁、礼佛大院英华殿,以及梵华楼、宝相楼等几座六
品佛楼,都与宫中的御苑相辉映,成为帝后宫殿外的胜景。
城池侍卫区
城池侍卫区大概包括紫禁城门户、城墙、城楼及护城河,禁城四门及宫内重要宫门两旁的值房或连房等也划归于
此。
府库与衙署区
紫禁城中有许多皇家府库与办事衙署,它们大多分布于大宫殿区之后或两边,还有紫禁城内边缘区域,各司其职,
各尽其用。
区域场景
城池区
紫禁城宫殿群周遭环绕着约 长的城池,城池区域整体为一长方形框,其中包括 52m 宽的护城河和约 10m 高
的城墙,东、西、南、北四面各立一座城门,还有城墙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角的角楼。
禁城城池建成于明代永乐年(15 世纪初)。护城河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城垣在清代
虽有重修,但整体规模和布局依然保持初建时的原貌,南北长 961m ,东西宽 753m 。城垣外表都用山东临清产的青砖
北京故宫宫殿导览及详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