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名稚,字孺子这个典故主要是说徐孺子的,因为他是江西人,而陈蕃是河南人,是通过陈蕃的礼贤下士来陪衬徐孺顺便说到,将徐孺子称为徐孺是古汉语中的节缩,节缩的目的是为了使结构匀称、节奏整齐节缩在古汉语中多用于姓名本篇下文还有“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意”是“杨得意”的节缩,“钟期”是“钟子期”的节缩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临川,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这里称谢灵运是称官职,和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籍贯)不同曹植与谢灵运分处魏晋时代的首尾两端,植是出汉音,启魏响,灵运是出东晋,启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诗歌承继亦有渊源灵运对曹植的才华非常崇拜,曾说过一句比较狂的话:“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所以这里将曹植和谢灵运两人的事迹一起引用,是很恰当很自然的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句直译就是:“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表面上就是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往西可以望见长安,往东可以望见苏州吴会,课本无注,当指吴郡的都会,即江苏省苏州市一说“会”读kuài,秦汉时会稽郡的郡治在吴县(即今苏州),郡、县相连,称为吴会而从对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长安”对“吴会”,单个地名对单个地名)但它同时又是用典,还应有深层含义教参书认为“日下”一典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此典多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参见《常用典故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这样理解还不够,它只能说明上句,不能说明下句,即不能解释为何“日下”与“云间”相对其实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说的是:晋代文学家陆云(字士龙)、荀隐(字鸣鹤)两人互不相识,一起在张华(字茂先,任过中书令,右光禄大夫)家中会面张华让他们交谈,因为两人都有突出的才学,要他们别说平常的俗话陆士龙拱手说:“我是云间的陆士龙”荀鸣鹤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鸣鹤”西晋两位名人陆云和荀隐初次会面时的“脱口秀”是一副艺术性颇高的人名对,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滥觞士龙、鸣鹤分别是二人的表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24个典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水中望月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