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及其进展.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及其进展
上海市肺科医院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命名
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过程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趋势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及对人的感染途径
非结核分枝杆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及治疗
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
新发现的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与AIDS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是除结核、牛型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引起人们致病的分枝杆菌,其主要是引起肺部的病变,尚可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常见的有淋巴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系统感染,严重的细胞免疫抑制者可引起血源性播散。
非结核分枝杆菌虽早在1882年Koch氏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久即被注意,随后就不断有发现NTM的报道。19世纪末,已有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NTM,但其病原学意义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被确认。
特别是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增多,原本是“条件”,“机会”致病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与同道们共同探讨。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命名:
从发现NTM以来,命名繁杂,在不同年代曾使用过不同名称,直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命名比较趋向一致,普遍称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其实非典型分枝杆菌的命名是不合理的,因为每一种分枝杆菌都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在国际上多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我国是在1993年黄山会议上正式命名为非结核分枝杆菌。
二、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认识过程:
人们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深入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以前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只有散在的病例报告;1950~1970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研究了组织学与诊断标准,特别是在1954年Timple和Runyon(鲁尼恩)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分枝杆菌的分类,开创NTM研究的起点;
197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此阶段深入研究了细菌学及鉴定方法。1979年在美国丹佛国际会议上第一次阐述了NTM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分类学、分子遗传学,使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更加深入。另外,由于国际上AIDS的流行使NTM的发病率迅速增高,也进一步促进对NTM的研究。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目前对NTM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兹将常用的和最新的几种作一介绍:
1、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分类法(1986年,第八版):
(1)、快生长型:7天内在固体培养基上可见菌落。(见表2)
(2)、慢生长型:7天以上在固体培养基上方见菌落。(见表3)
Runyon(鲁尼恩)分类法:
在1959~1965年间,Runyon收集了30多个国家的400多种进行研究,根据分枝杆菌的形态学,培养,暴光后产色性,生长快、慢的特征,将NTM分为四群:Ⅰ群光产色菌(Photchromogens)、
Ⅱ群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s)、Ⅲ群不产色菌(Nonphotchromogens)均为慢生长菌;Ⅳ群为快生长菌(Rapid growers)。(见表4)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及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