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3年重庆市中考文言文篇目
2002年:《马说》
2003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4年:《曹刿论战》
2005年:《爱莲说》
2006年:《岳阳楼记》
2007年:《桃花源记》
2008年:《陋室铭》
2009年:《醉翁亭记》
2010年:《爱莲说》
2011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2年:《岳阳楼记》
2013年:
A卷《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B卷《爱莲说》
200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分)
A、
B、
C、
D、
,然后填空(5分)
(1)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_______________(用文段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的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任用人才也应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段外成语填空)。
(2)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C.《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3分) 12.(1)伯乐(在位者)对千里马(人才)起决定(意合即可)毛遂自荐知人善任(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愤慨(5分,每空1分) (3分) 14.(1)吃一顿有时要吃完一石粮食(意合即可) (2)驱赶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道”为得分点)(4分,每小题2分)
200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
B、人恒过国恒亡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
1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用原文回答)(2分)
14、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
【参考答案】11、B(3分) 12、(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本题共6分,每小题3分)13、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本题2分,每空1分)14、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4分,超过20字扣1分)
200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l——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
2002-2013年重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