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6-14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 作者:王春来[导读]半夏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常已除去,有的细胞内含茶褐色黏液状物质。王春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00150)【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404-02【摘要】 由于水半夏产量大价格低,所以其代替半夏使用的趋势日益显著。然临床医生对二者之间的诸多不同并不清楚,通过对基原、性状、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功效、炮制及使用注意等方面的论述,以求对临床有所帮助。【关键词】 半夏 水半夏 基原 性状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天津地区现使用的半夏为水半夏收载于1992年版《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标准》中药材第一册,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ume的干燥块茎。2005年版《天津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也收载了水半夏这个品种。然临床医生对二者之间的诸多不同并不清楚,下面就水半夏与半夏的不同加以探讨,以求对临床有所帮助。 1 基原不同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羊眼半夏、珠半夏、天落星、无心菜根、地巴豆、老和尚头、野芋头、地雷公、狗芋头。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贵州等地,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好。本品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1] (Lodd.)Blume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广西。在广西、广东、福建较多用。[2] 2性状不同 半夏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饮片多为类圆形,外周较光滑,一端的中心处有凹陷,另一端钝圆。[3] 水半夏块茎呈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3cm。表面类白色至棕黄色,略有皱纹,残留的外皮为黄白色至棕黄色,并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细小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叶痕或芽痕,呈黄棕色至棕色。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饮片多呈椭圆形、圆锥形,外周较粗糙,一端类圆形,无凹陷,另一端略尖。 3 显微鉴别不同 半夏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常已除去,有的细胞内含茶褐色黏液状物质。基本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由外至内逐渐增多;黏液细胞随处可见,椭圆形,直径75-152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纵横散布,外韧型或内韧型,周木型少见,导管直径4-40μm,常数个成群排列粉末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2-3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三叉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
浅析半夏与水半夏的不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