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释湛山倓虚大师述今浅释心经的大义?劝人去执迷?生正信?俾究竟能离苦得乐。按我们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在世界上迷惑的太深了?简单的说?迷惑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怎么知道呢?是因为佛出世时?他说明白的?我们看他的经?才知道的。佛在世时?所说的经甚多?虽然说的多?唯是一个宗旨?就是要劝人认识自己。能认识自己?自然就离开生死忧悲苦恼了。或说?我们每日穿衣?吃饭?睡觉?皆是自己呀!为什么说不认识自己呢?所以这就是错认了自己?是你不知这穿衣吃饭的?是你自己所用的物啊。你若不与他预备好了吃穿等事?他就不能受你的支配了。或问?你若这么一说?可那个是我自己呢?嗏?就是你能与他预备吃穿的?这个知觉心就是你自己。你自己从来也不观照自己?尽力的?为你所用的物?忙个不得了?你永远也不知道?观照观照自己。一旦你使用的物若坏了?把你也就吓坏了。不但不知?是该自己脱累了?而反承认是自己死了?这岂不是颠倒吗?自己要想想?你的知觉心?是无形无相的?他那会死呢?他那有着死的可能呢?大凡世界上有形有相的?无一不有生死?你的知觉心是无形无相?无生无死的?你偏要贪恋一个有生死的物为自己?这岂不是自己不认识自己吗。若这么一说?可那个到底是我自己呢?六祖大师说?「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这心性就是主人翁?你须要知道自己的心性?本来无生无死?其有生死的?是我们所用的物?我者主宰之义?我使用的物?他不能作主?假使我今天想向东方去?此身体?他?是我使用的物?他就得听从我的主意?随我向束方走?这是实在的铁证啊。你还不承认么?一般人多不肯信?这可难怪?因为这是多生多世的习惯性?很不容易决心相信?佛也深知?惟慈心难泯。费了四十九年唇舌?唯一的是劝人醒悟?认识自己?毫无别事?所以佛说般若经?就是教人彻底明白自己呀!故先说其浅说?以便后边的经文易于明白了。「般若」二字?是印度语?翻中国话就是根本智慧?换句话?就是明白自己的明白?再说一句?就是知道自己的知?见着自己的见?虽不足为「见自本性?」也大可为「识自本心」了。「波罗蜜多」可翻彻底之意。「心」者。是般若经之譬喻。般若经卷帙浩瀚,共有六百卷。此一卷心经虽祗二百六十字?但能赅括一切般若经的全体?而喻为全体之心?故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盖人心是已受了污染的心了?般若是清净心?又般若的心·乃是纯净无染的光明心?可称为心中心又心。又「经」者?就是一切人心的路径?可为人心必经之路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是以所证的果立名?所谓观者?乃为一切修行第一的要务?盖世间法与出世间等法?唯仗此一观念成功?若无观念觉照的功夫?任作何事及修何法?皆不能成就。至于修成佛之法?更要深刻的观念了。此观念是无二样的?唯所观的理智?那就各有不同了。如世间法?学士农工商的?必须各有各的观念?又各有各的深浅精粗不同?例如铁匠?观念所成的工作?不是木匠所能做到的?因原起的观念不同故。又如其甚细微的工作?特别是科学?入的极深。但是总不能离开观念。此种工作大端有二?一者?是无形相的观?二者?是有事实的行。再按佛法说?名相虽有不同?事理当无二致。乃总不离「理具」「事造」?我们人的思想观念?乃是一种天然的理具?我们人的动作?即是必然的事造?这理具与事造?本是不可离的。向者先说世闻法所切要的?是借表佛法之确证?按学佛的功夫?更不外于此?凡佛教义之
般若波罗蜜心经浅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