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科研故事吴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科研故事青山镇中心校吴琼教科研故事吴琼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以来深切地感受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直观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逐渐产生怨学情绪。通过我对教育科研的研究使我感受到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此我将把“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育科研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平均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轻而易举地分出4种:1和7,2和6,3和5,4和4,这时,启发学生观察,这4种分发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相同的都是按要求分成了两堆。不同的是前三组两堆都不一样多,后一组分法每堆都是4根,每堆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的操作活动。最后教师要求把刚才8根小棒的前3组两堆分得不一样多的,怎样移动小棒就使它们“平均分”呢?让学生再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这样从分这个概念中引出“平均分”,最后再通过“移多补少”的运动变化,从“不平均”到“平均”,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二、关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要想使孩子们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每一节数学课。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情感体验过程。低年级儿童理性的分析思辨能力差,相对地比较容易受情感的渲染。首先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面带微笑进入课堂,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激情代替冷漠,用微笑代替批评,用风趣代替呆板说教。在学生面前不要指手画脚,尤其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待优等生要表扬和激励,对学困生要给予关怀和帮助,善于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近,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才会有兴趣走进数学课堂。课后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你身边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学生走进你,走进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然后在下面摆6个“○”,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和“○”一个对着一

《教科研故事吴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55273190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