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科技文化
②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
①“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任务是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左”倾错误
①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
②1958年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经济调整
①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文革十年,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概况:安徽、四川等省率先实行以包产到户为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在全国推行。
(3)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