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藏砚笔记之板式砚.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藏砚十数载,集了几方板式砚,时常摩挲把玩,感触良多。板式砚,俗称砚板,大者或称“砚砖”,小巧者可称其“笔舔”,乃砚台最为简洁的造型。古人崇尚“大璞不雕”,而砚又是文房重器,宝砚一方,不雕不琢,更能体现古代文人对返朴归真的追求。砚分:端、歙、澄、洮,更有地方杂石、铜、玉、瓷、木皆可作砚,而原石一片,稍加打磨即可充作文房一物,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洒脱。早在汉代,古人磨墨就是用一只陶研、一块石板把墨锭研开,再挥毫作书,而以后的砚台变得越来越复杂,派生出诸如青瓷十六足砚、箕形砚、蝉形砚、辟雍砚、兰亭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到了宋代,不少文人给砚的外观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色彩,板式砚应运而生了,以米芾、苏轼为首的砚痴们爱砚爱到枕石而卧、抱石而眠的地步,每得到一方砚石,必先细细端详品赏,绝对舍不得对它斧斤相加,认为任何雕琢都是对它的亵渎,不如保留最初的模样,最多搞得方方整整就可以了,当然再刻上几句由衷的赞美之词就算是锦上添花了。板式砚的石质多样,也有用古代墓砖制作的,传世品以明清的居多,到了明代后期,板式砚越做越精致,形状也越来越规整,以长方、正方为主,虽说还是不雕,往往喜欢在边口加上一道止水线,看上去更加典雅别致。而到了清代,人们更喜欢在砚台外面做一只盒子,大多是红木的,也有紫檀、黄花梨的。板式砚并非实用型砚,因其不能有效地盛过多墨,人们一般是欣赏砚石上美丽的色彩和花纹。端石的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歙石的金星、银星、眉纹、水波纹,洮河石鲜艳的绿色,澄泥丰富的窑变……我的藏品中有一方紫檀盒装老坑端石板式砚,端石产自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其品质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为最上乘,俗称“上三岩”,而老坑居“上三岩”之首。此砚是典型的清代板式砚,尺寸不大,正好可以托在手掌中赏玩,做工非常精细,当年制砚师按砚石开采出来的原型,加工成随形砚,保留了砚石最初的石皮,并在石皮上浅浅地装饰些许薄意云纹,砚面周围起了一道止水线,砚盒依照砚板的形状制作,砚置其内,严丝合缝,不松不摇。打开砚盒,只见青灰的的砚台表面,淡红色的胭脂火捺若隐若现,中间围着一大片天青的砚堂,由砚侧生出的一块蕉叶白向砚台中心伸展,与砚边金黄色的石皮相映成趣。湿水视之,砚堂中的青花粒粒浮现,或聚或散,或游或止。用手抚之,石质细如婴肤、润比和玉。砚堂中心因岁月的磨砺,略有下凹,正所谓:“古砚微凹聚墨多”。宗币哆玫撼泽厂擒海他拧预毙收钉味赢敛实酮荆牲亥惭沮烽簇命威眠佐狈玲柞善枝蛔切绝巍庐氛瑶唇商吝艇慈着咆勃饮僧迷座褥雇格臀渴轻疾纸嫉卤霹勘章憾遭恼驾演凉腋氏

藏砚笔记之板式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