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拥刘反曹.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容提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无论是作者功力深厚、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还是作品纷繁复杂、莫衷一是的思想意义,都给后代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传递出的诸多思想中,“拥刘反曹”、维护正统的思想是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内容。作者之所以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明显有别于偏重史实的陈寿所著《三国志》,是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作品中的“正统思想”其实蕴藉丰富,籍以作品生动、形象、感情强烈的叙述而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效应。而我们应当对作者拥刘反曹“正统思想”的表达,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作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关键词: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正统思想一、什么是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此论文所指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思想”,主要指对刘氏皇族“正统”的刘备西蜀政权的维护,及对相关人物的褒扬性描述,相对事件的正面肯定性表达,以及对“篡逆”的曹魏政权及相关人物、事件的贬斥性描述与否定(注:不是一概而论的,只是说大部分描述带有此性质)。简而言之就是“拥刘反曹”。还有小说中对封建皇室正统的肯定与维护。二、时代背景分析(一)、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内戚与宦官两大势力争斗火并,地方豪强董卓应大将军何进之邀进京铲除宦官,进而据守中央,并逐步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地方势力并起,组成讨董联军,但表面上团结的联军并没有取得进展。相反,各势力自拥兵权,各据一方。此时的东汉朝廷早已名存实亡,于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终形成曹魏、孙吴与刘备的蜀汉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与此同时,各边陲地区政权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并未平息。连年的战乱和国家(汉政权)的分裂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苦难,人口大量减少,经济生产值下降,田地荒芜,城市寥落。可以想象当时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另外,汉室皇帝所代表的东汉政权在曹操任丞相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作为一个傀儡政权而存在。“一国之君”如棋子般被利用玩弄在丞相的手掌中,并作为一个政治标签,无偿地帮助曹氏政权势力的发展。曹操儿子曹丕当政后做得更为出格,干脆威逼皇帝以“禅让”的名义主动自行让位于自己。同时其他政权与不再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基本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皇帝进行政治对话。(二)作者罗贯中所处的元末明初这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乱战与动荡时有发生的时代。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使汉民族一贯以来引以自傲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这与三国时代的社会背景非常相似,皆是战火连天、强权争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三)作者罗贯中的生活背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怀换着满腔政治抱负而“有志图王”(王圻的《稗史汇编》)的罗贯中却总是郁郁不得志。但大概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大量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说稗史(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的创作。罗贯中的一生历经了两个朝代的更替。他怀有不凡的抱负,又有极其浓厚的正统观念。在元末社会动荡之际,他极有可能投身于反元的起义

拥刘反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