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尚寨土家族唢呐摘要:在当今时代潮流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下,镇远县尚寨乡许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都在无声无息地流失或消失,现今传承的民族文化也出现了传承断层和文化空间缩小等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其中唢呐即是如此。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尚寨土家族唢呐及其发展空间、生存困境、传承与发展等作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尚寨;土家族;唢呐 WalledyetSuonaofTujiaHeXiaohuiAbstract:Intoday'haracteristicsofthenationalfolkculturearelostordisappearquietly,today'snationalcultureheritagetherehavebeentransmissionfaultandculturalissuessuchasspacenarrowing,andtheevolutionoftheseissuesveryserioussituation,,basedonfieldsurveys,thetownshipstillWalledSuonaTujiaanddevelopmentspace,:ShangChai;Tujia;Suona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和表现力极强的一种民间簧管乐器,其特点是音量大,音质明亮,粗犷,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是深受民间民众喜爱和欢迎的民族民间乐器之一。在我国的很多民族中,唢呐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典祭等日常活动或仪式现场的音乐伴奏,表达人们当时的内心悲喜和情感。镇远县尚寨土家族唢呐亦如此,本文拟对之试作粗浅的探讨。一、尚寨土家族乡概况尚寨土家族乡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在尚寨村,距县城约50公里,是镇远县北面最远的乡镇之一。全乡总面积约75平方千里,境内的东南西面分别与镇远县的都坪镇、羊场镇和大地乡接壤,北面临近岑巩县和石阡县,境内有两条简易公路与外界相连。尚寨土家族乡建立于1988年,目前尚寨乡所辖4个行政村,共有61个自然村寨。全乡总人口7100多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所占比重约为90%,境内共有3所小学和1所民族中学。尚寨乡地处山区,田少地多,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水稻和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和油菜,大多数家庭一年所种植的粮食基本上不能自给自足,农民农闲时上山打些山货添补家用。当地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境内交通状况较差,经济社会等发展相对较落后,同时也正因受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使当地保留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唢呐艺术就是当地最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之一。目前尚寨乡,寨寨有唢呐,对其有喜好的中老人大多数都会吹奏唢呐。因此,尚寨乡被人们称为“土家族唢呐之乡”。二、唢呐概说唢呐,俗称喇叭,古代又称“琐嘹”、“琐奈”。关于唢呐历史的考证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唢呐最初的发源地在古代的波斯、阿拉伯一带,后在亚、非、欧的许多国家广泛流传。金元时期传入中国。”①另一是“唢呐,在我国一直认为是明代才有,在国际上则多认为是源自波斯、阿拉伯,这些说法流传了一个世纪。但是新疆石窟壁画中的描绘,则证实了其说法的错误。唢呐最早产生于新疆,是古代维吾尔人的贡献。”②这两种说法反映了学术界关于我国唢呐由来——外传与内创的不同观点。在“我国关于唢呐的史载则更晚,直到明代在《武备志》中有记述。我国史书中的‘唢呐’是根据突厥语‘苏尔奈伊’转译的。”③从唢呐在我国传播的历史来看,土家族“唢呐由汉族传入,在乐曲和演奏上,和汉族相差不多。”④传入的时间约在明清时期。唢呐由哨子、赌气盘、冲天、喇叭杆、喇叭盘等五个部件组成。哨子一般用芦苇杆或燕麦杆制成,是唢呐艺人含在嘴里用来控制音量、音高、音色变化的部件。赌气盘、冲天和喇叭盘均可用铜打制成,一般民间技艺精湛的老艺人都能够自制赌气盘和冲天,而喇叭盘则需要请铜匠专门打制,打制的喇叭盘很有讲究,打制铜皮的厚薄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所制唢呐的音色。喇叭杆为木质材料制成,木料必须选用上等优质木材,把木材制成直径约4厘米、长约30至50厘米的圆木,圆木中心掏空(又称内堂),而后再打眼试音定音。喇叭杆上的音距音位排列,与内堂大小、唢呐杆的长短和粗细都必须非常合理,它们直接影响到唢呐的发音音色和震动。我国有20多个民族流行吹奏唢呐,流行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在我国,以唢呐的演奏风格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影响较大的地区有山东省的嘉祥县、河南省的沁阳市、甘肃省的庆阳市等等。1996年,山东省嘉祥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唢呐之乡”的
刍议尚寨土家族唢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