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总体设计开题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
副标题总体设计及传动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院(系、部)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教务处印制
我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载。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开始,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均产量约为2千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我国食用菌现在的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主要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迅速发展,产量很大,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便是培养袋的处理和回收问题。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是:将配料木屑78%、麦麸或细米糠20%、石膏粉1%、糖1%拌好,其中培养料含水量60%~65%,装入500×150的低压聚乙烯袋,密封塑料袋、灭菌、接种、发菌、做床、催芽、向其上洒水,将其放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当使用完之后,培养袋的处理问题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如哈尔滨,都是人工处理回收,即把外边的塑料袋剪开,将里边的木屑等配料倒出来,再把二者分别存放,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每个工人每天大约50元;若不回收,又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产生了“白色污染”。面对以上的现状,现设计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目的是粉碎和筛分菌类培养袋,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菌类培养袋的分类回收再利用,不仅降低了菌类培养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资源的二次利用,减小了塑料等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环境,为环保事业也尽了一份力!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1 总体结构设计
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整个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总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破碎部分,一个是筛分部分,破碎部分在上面,筛分部分在下面,如图0-1所示。
图0-1 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粉碎部分由于要满足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价格低廉,能粉碎潮湿物料的要求,故采用的是双齿辊式破碎机。辊子面的选择,采用的是特制的齿面辊子,辊子面上有齿的同时,还有凸起的球形块。齿的作用是剪坏和划坏塑料袋,使里面的木屑等配料泄露出来,而齿面上的凸起的球形块的作用是挤、搓培养袋,把成块的木屑等配料搓散开,不会结块或卡在辊子上。筛分部分由于要满足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有效筛分的要求,故采用的是圆惯性振动筛的皮带轮偏心式振动筛,它的筛面倾角为20°。筛面在激振器的作用下做圆运动,物料颗粒在筛面上做抛射与回落运动,从而使物料在筛面的振动过程中不断向前运动。由于物料的抛射与下落都对筛面有冲击,致使小于筛孔的颗粒被

菌类培养袋自动分离系统总体设计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