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
从士林到官场
《儒林外史》
关于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只因喜欢杜牧诗句“人生只合扬州老”一语成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那些附庸风雅者与追求功名富贵者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辛辣讽刺。唯匡超人一个便已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的痛与丑。
中外文学视野中的《儒林外史》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几种经典性著作中,《儒林外史》是最受冷落的一种,以至鲁迅要为之抱不平:“《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象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穷极文士情态,争传写之。(程晋芳《吴敬梓传》)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
清:
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玄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清•闲斋老人)
英国: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著作,足堪跻身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它可与意大利卜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作品相抗衡。……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之规范。(英国《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比较研究》)
英国:
吴敬梓是十八世纪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家。杰作《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是以社会群丑为题材的中世纪骑士故事。故事情节不受拘束,前后穿插贯串,使他对作品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都远远超过了前人。采用方言是他独特的写作方法,从而使小说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英国•大百科全书)
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合作探究一
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收到来信、参加科举)、潘三遭祸(被抓)、探视刑房——匡超人骗妻进京、停妻娶妻——回乡取结、厚葬妻子——拒探潘三、路遇牛布衣等情节
匡超人-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