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7]107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南通市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南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结合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现状和2017年降雨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一、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仍处活动期。7月11日下午,南通市区遭遇强降雨,五山山体表层土多处发生小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灾情发生后,我们十分重视,组织地质专家分两组对五山山体进行巡察,召开灾情形势研判会,责成狼山风景名胜区等五山相关单位采取封闭山道、隔离游客、加大专家巡查力度等应急措施,指导相关单位分析灾情发展趋势,提出了治理对策,最大程度降低损失,保障了五山主体、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确定五山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51处,比之前增加13处,其中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3处。二、2017年南通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2017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结合近年来全市地质灾害灾情和气象部门降水趋势预测,2017年南通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如下:1、狼山等五山山体存在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五山山体表面不连续分布有第四系粘性粉土,下部夹有不同形状的钙质结核块体(姜结石),与基岩岩石呈不规则接触。粉土干时坚硬,吸水后松软。饱水的表土层,受强降雨冲刷,极易沿坡面、峭面滑动。南通位于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或持续性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及超出地质条件限度的工程活动都可能诱发五山山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2、全市长期开采深层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处次低位,市区、启东、海门、通州和如东等地区第Ш承压水水位明显回升,特别是漏斗中心水位回升较快。通州湾、如东洋口港等沿海地区围垦成陆时间短,砂土层空隙度大,地面负载引发地面沉降趋势明显。3、南通是由长江、淮河和黄海冲积而成,全市特殊类土发育广泛,工程建设中措施不当易诱发地质灾害。三、南通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根据南通市地质条件,综合水文、气象等因素,预测全市2017年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为:1、突发型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和特殊类土灾害类型为主,滑坡、崩塌类型灾害规模较小至中等,特殊类土灾害与地下工程防治措施有关,规模不定。2、滑坡、崩塌类型灾害主要发生在五山地区,尤其是在山体的坡面(含人工建筑堆积物)、凹面及其下山坡、断裂带、陡面等影响区域。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生频率与强降雨和极端气候同步或略滞后。3、特殊类土灾害多发生在人类工程活动量大的地区,突发性强,危害大。4、缓变型地质灾害主要以地面沉降为主。地面沉降灾害严重地区,危害大,修复难。四、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一)、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区。2017年3月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结果显示,五山地区共存在51处隐患点(表1)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表1灾害类型点号灾害大小小计滑坡2017NT0001、2、3、39、4、5、6、40、7、41、8、9、10、43、11、13、14、15、16、17、44、18、19、20、21、22、45、23、24、25、46、26、27、28、31、32、33、47、48、34、35、49、36、37、51小型45处崩塌2017NT0042、12、29、30、38、50小型6处合计51处五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结论:(1)截至2017年3月其中有5处现已治理完成,治理过的5处隐患点仍需加强监测。(2)本次调查共确定了51处隐患点,其中有部分应立即进行治理,其余29处隐患点应设置防护围栏、警示牌、加警戒线,并加强监测巡查。需立即治理的隐患点详见下表2需立即治理的隐患点统计表表2隐患点号灾害类型治理措施建议2017NT0004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39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06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08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40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12崩塌拟采用清坡、局部镶补、主动防护网、坡脚防护栏等综合措施2017NT0041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42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14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坡脚采用挡墙,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44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抗滑桩,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26滑坡拟采用锚杆格构加固,结合排水绿化2017NT0027滑坡拟采用抗滑桩,结合排水绿化
南通市1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