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写这首诗时王维十七岁,当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长安是倍感孤独,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敬老节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们在
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
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晚年生活
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节的习俗
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孤独、孤单。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异:其他。
每:每当。
逢:遇到。
倍:格外、加倍、更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释: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释:每当遇到节日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思考:
?
?
,就会加倍思念亲人?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比平时更思念亲人。)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遥远。
少:缺少。
遥知兄弟登高处,
解释: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 “遍插茱萸少一人”,到底少了哪个人?
(少了诗人王维。)
?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