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界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和如何建立多层级的生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而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由于保护意识不强、治理投入不足等原因愈加恶化,因此尽快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保护和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需求。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生态、经济、法律的综合体。新安江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作为本文研究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并对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分析,着重阐释公平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资本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前两章均是为后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查阅寻求新安江上游地区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依据和探讨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其中,现实依据包括新安江上游地区为保护环境的投入和下游地区的收益,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环境的直接投入包括林业建设的投入、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污染防治投入等方面,除此之外,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环境也丧失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机遇,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新安江上下游地区的经济差距。目前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障碍主要有补偿责任难以界定、补偿标准难以测算、补偿模式较单一及制度环境的局限等。通过分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际需求和现实补偿之间的差距,阐述了新安江流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对国内外已有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行梳理,综合比较目前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模式的优缺点。第五章为政策建议部分,在理论基础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补偿机制,并为生态补偿机制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补偿标准
瑆甔’..,甀’甤.,瑃—.,Ⅱ
琱瓵籩,,簉;甌痑甋甀琲
第一章导论①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网.:,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事件经常发生,尤其是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全国各大流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了流域资源无法持续利用和发展。由于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和生态用水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水资源严重匮乏、流域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据人民网报道,我国现有的水资源基本状况是“全国有的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不合格地下水体达到了%,平原地区地下水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仅仅占到%,城市用水也难以让人放心,超过%的城市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緇】。但是,由于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不够,对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构成潜在、甚至十分直接的威胁。可见,我国流域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维护和建设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需求。因此,对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也成为当今学术界理论研究的热点,并引起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各地积极展开实践探索。年,为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原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决定“在四个重点领域蟛试纯发、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流域水环境凳┥钩ナ缘。其中,建立流域环境的生态补偿特别强调:流域上下游政府跨界水质水量应当达到规定的要求,并依据流域跨界水质状况建立上下游之间的补偿标准等。至此,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跨出关键性的一步①。目前,新安江流域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上游地区为向下游地区提供达到相关用水标准的水源,需要投入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本,对保护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中央政府每年提供的财政补贴远远无法达到保护环境的成本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新安江上游地区居民进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改善该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局面,导致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痗.
第二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发展直接的矛盾突出。新安江流域只跨越了皖浙两省,补偿机制相对容易建立和实施,对于推广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研究目的我国大多数流域的上游地区往往是经济落后、生态保护任务重的区域,使得这些地区难以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做出选择,这样可能造成了保护环境的低效率。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和下游受益地区应该分担流域上游地区承担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重任。因此,本文想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想要探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质是什么,并就此展开相关补偿理论研究;二是合理确定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并尽量准确测算流域生态补偿的标准;三是想要探讨流域生态补偿实施中的障碍,并就此构建相应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际需求和现实补偿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流域生态服务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