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和他的《雨巷》创作《雨巷》时,戴望舒正在震旦大学读书,戴望舒是现代诗人中最善于写爱情而又风格清绮秀丽的一位,发表于1928年、使他获得大名的诗篇《雨巷》就是一个好例。《雨巷》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但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却是“丁香”,诗人巧妙地把姑娘比作散发着幽香的丁香花,使姑娘和丁香融为一体、无分你我。诗的第一小节就唱出:“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然后反复地吟唱:“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诗的末尾,又再一次深情地唱道:“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全诗以轻柔婉转、回环荡漾的优美旋律,突出了“丁香”的意象,更突出了“丁香一样的女郎”的形象,使我们如见到这个姑娘在眼前飘过,使我们简直就能闻到浓郁的令人陶醉的丁香花的气息。他的爱情诗以风格感伤凄清、朦胧婉曲,多用象征手法,能含蓄而深度地触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忧思和悸动为特色,《雨巷》诗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章节的优美。《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响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表现力。
戴望舒和他的《雨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