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pdf.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T singhua Law R ev iew
清华法学

Vo l
3, N o
4 ( 2009)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张新宝*

倩**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现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 但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中却有着基本不同
的轨迹。本文通过梳理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 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 认为在我国
正在起草的侵权责任法典中, 非财产损失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 在个别侵权类型中可以有限
度地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
引言: 问题的提出
惩罚性赔偿主要是美国法中与补偿性赔偿相对应的一项特殊民事赔偿制度, 它通过让加害
人承担超出实际损害数额的赔偿, 以达到惩罚和遏制严重侵权行为的目的。但由于该制度本身
存在诸如合宪性以及过高的赔偿数额等问题, 也是英美法系一直以来颇具争议的法律制度之一。
由于传统大陆民法在民事赔偿领域实行同质补偿原则, 因此这一制度虽然对大陆法系产生了一
定影响, 但大多限于理论探讨, 至今仍未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接受。
自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的民事法律尤其是一些单行法律直接或者间接对精神损害
赔偿做出了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依据这些法律规定通过一系列司法解释基本确立了我国的精神
损害赔偿制度。
1 我国 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 但就该条性质
的认识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学者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责任法) 建议稿已对该制度作了有益
探索。但是, 如何将惩罚性赔偿与我国现有民事法律制度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相协调, 如
*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 李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1 关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参见张新宝: ∃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 精神损害
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暨南大学学报∀ 2009年第 2期。
# 5#
清华法学
2009年第 4期
何正确界定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以及如何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科学地借鉴这一制度,
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惩罚性损害赔偿是损害赔偿的一种, 与补偿性损害赔偿相对, 是指当被告以恶意、故意、
欺诈或放任之方式实施加害行为而致原告受损时, 原告可以获得除实际损害赔偿金之外的损害
赔偿。因其目的在于对被告施以惩罚, 以阻止其重复实施恶意行为, 并给他人提供警戒和保护
公共和平, 故惩罚性损害赔偿通常不适用于违约行为, 而多适用于侵权行为。而且, 单纯的过
失亦不能导致惩罚性赔偿。
2 美国!侵权行为法(第二次) 重述∀第 908条的规定: ∃惩罚性
损害赔偿是在补偿性与象征性赔偿外, 用以惩罚行为人之恶性行为以及威吓该行为人与他人于
未来再为相类似行为而所给予的赔偿金。%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示范法案(草案) ∀将惩罚性赔
偿定义为∃给与请求者的仅仅用于惩罚和威慑的金钱%。
惩罚性赔偿最初由英国侵权法创设, 称为 exem plary dam ages (示范性赔偿), 在美国法中称
为 pun itive dam ages。从用词来看, 二者存在细微差别: pun itive dam ages 强调惩罚性, 通过给不
法行为人强加更重的经济负担, 使其承担超过实际损失以外的赔偿, 以制裁不法行为。
Exemp lary dam ages除了含有对加害人的制裁之意, 更多的是强调此种赔偿的社会示范作用, 即赔
偿的威慑性, ∃为他人确立一个样板, 使他人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而不再从事此种行为%,
3 从而
达到制裁违法, 维护公共秩序的目的。因此, 英国法中惩罚性赔偿更多的强调其社会功能。也
因为此, 惩罚性赔偿才被认为与民法的补偿性原则相悖, 而更接近于刑法。由此也可以解释,
为什么英国早期的惩罚性赔偿适用范围非常狭窄, 且主要限于政府及法定授权机关滥用权力的
行为。随着对侵权法功能认识的加深,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 二者在使用上不作区分, 都称为惩
罚性赔偿。由概念可以看出, 惩罚性赔偿主要有以下特征:
1. 惩罚性赔偿是民事责任方式的惩罚。惩罚性赔偿虽然称为赔偿, 但是与行政罚款和刑事
罚金性质不同。惩罚性赔偿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 原告与被告之间属于私的法律关系; 惩罚性
赔偿中加害人支付的赔偿金是给受害人而非上缴国家; 惩罚性赔偿除了有法律的规定, 还需要
受害人申请, 受害人也可以主动放弃赔偿金。
2. 惩罚性赔偿的主要目的在于惩罚加害人而不是填补受害人的损害。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