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于细微处见真情.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于细微处见真情时光荏苒,我步入教坛已整整二十二年。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教育阵地上辛勤地耕耘着,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做了这份工作,我才深深知道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但也从中体会到了别人体会不到的快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教师的爱,是对学生的爱,是对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正是在这种信念和责任感的指导下,才能使师爱显示出在育人中的巨大作用。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师德手册》这本书,读后我被蒲斌老师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非常敬佩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教师。在汶川大地震中,他指挥同学们快速冲出教室逃生,而他离门口仅有一步之遥,完全可以脱离危险,让自己平安无事。但是他为了营救更多的学生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当教学楼坍塌下来时,他毅然决然地张开双臂保护五个来不及逃出去的学生,希望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在生死抉择关头,他毅然选择了死亡。这是一种让天地都为之动容的大爱。我虽然没有他那种大爱义举,但是我可以向他学习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来。”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快乐成长。我每次新接一个班,都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告诉孩子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孩子以前如何,老师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并期待他们有更精彩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称赞,同学的认可,所以都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老师。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在发展中的处境和需要,对学生的关爱和赞赏,会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例如我班有个学生,叫盛嘉乐,在他两岁时,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常常不在家,他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爷爷奶奶只管他的温饱,很少跟他谈心。他是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特别渴望别人的关爱。我就经常找他谈话,关心他的衣食起居,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我知道他特别爱看课外书,课外知识还挺丰富的,就夸奖了他,他很兴奋。我又从家里带了几本课外书送给他,他特别感动,上课发言也积极了,我就借机大力表扬他。之后他作业也认真完成了,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他还向我透露了他的小秘密:他很喜欢唱歌,希望将来能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我鼓励他为了这个美好的理想去奋斗,终有一天他会梦想成真的。这样他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这学期的运动会上,我看到孩子们跑步没有短袖短裤穿,我就回家拿了三套女儿的衣服给她们换上,好让她们大展身手。这两天半的时间里,我始终跟孩子们在一起,遇到孩子们有项目时,我总是在一旁加油鼓劲。孩子们跑步比赛时,我就站在终点线旁接应他们。孩子们不负众望,运动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123分的总分高居年级第一名,领先第二名五十多分。女孩子们还破了4×100年级段的记录。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教育的契机。现在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好,学生常常大手大脚地花钱,我发现这一现象后,觉得教育的机会来了。我把浙江台的牵手节目播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了解贫困山区的孩子由于没有学费读不起书而被迫辍学的情况。看着那一双双

于细微处见真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行舟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