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PPT.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文化运动的分期:
前期是指1915-1917年,此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
后期则是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后,此时期由于新文化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内容有了丰富和发展,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
(1)背景。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帝制,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③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①爆发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资产阶级激进派,他们以北大为基地,以《新青年》为阵地,对封建思想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呐喊
(3)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旗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4)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5)意义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在斗争内容方面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故将新文化运动看做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②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③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局限性:
A、实际效果:前期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要是强调培养民主、科学的思想意识,而对于在现实政治中反对军阀专制、建设民主政权,恰恰没有予以重视
B、近代由于儒家思想充当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反封建必然将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但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影响,使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存在着对中外文化的评价绝对化的错误倾向;
C、由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造成儒家思想受到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打击,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前期向后期过渡
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谈主义只是空谈,要针对中国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实质上是主张用改良的方法实现中国的民主化;
李大钊则发表文章回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是所谓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阵营内部的分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空前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条件。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开始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3)进一步传播: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此时一大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出现,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共早期的党组织的建立,面向工人的刊物出现,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领导不同:
前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者。
(2)指导思想不同:
前期是民主和科学思想,
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主要内容不同:
前期以“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与封建道德、旧文学为主要内容,
后期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doc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0-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