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沙溪镇农业线上半年工作总结2014年以来,沙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五水共治”和全县“五水共治”动员大会精神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五水共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以重点工作开展为主方向,全力推进全镇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现将我镇上半年农业线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开展“五水共治”,实现“秀美沙溪”。自年初全县“五水共治”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镇以“治水”为突破口,相继开展了清洁家园、“三河”整治、畜禽养殖场整治以及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水工程示范乡镇创建等系列行动,截止目前全镇沿河生活垃圾明显变少,河道水质明显变清,我镇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下一步实现“秀美沙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三河”整治工作推进情况我镇在总结以往垃圾河反复的教训中,群策群力多次实地探勘并进行意见征求,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沙溪镇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沙溪镇清洁家园、清理河道工作考核办法》、《关于成立沙溪镇“清洁家园、清理河道”考核领导小组的通知》等,对考核机制进行细化刚化、对资金补助进行量化亮化,使长效保洁在体制上和资金上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集中整治阶段全镇就河道专项清理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70万,投入人力五千人次,其中董村村、上蔡岙村、剡界岭村等大村、重要河段,单村投入超过10万元。除抓好集中整治工作之外,沙溪镇还在宣传工作上做足功夫,全镇范围内共树各类责任公示牌50块,垃圾入池提示牌32块,禁止倾倒警示牌42块。集中整治工作成效卓著,目前全镇河道基本达到了无杂物漂浮、无违章建设、无护岸坍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五无”目标,水质明显改善、水面更加清洁。具体开展情况如下:1、落实责任分工。一是明确责任到人。成立了沙溪镇“清洁家园、清理河道”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由书记、镇长牵头对两块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借鉴公路养护的方式,对河道整治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法,进一步细化河长制,对河道进行包干管理,分段落实责任,建立河长、河段长、分段长、执行河长及保洁员五级责任人。由书记、镇长担任河长,按照“属地管理、分段负责”的原则,河道流经村的片长担任河段长,联系村干部担任分段长,村主要负责人担任执行河长,要求每村设立专职河道保洁员,对河道进行经常性清洁养护。二是确保责任公开。在全镇范围的每个责任包干河段树责任公示牌共32块,公布责任区河道起讫点、里程数、各级责任人姓名与电话,方便上级督查、方便群众监督;规定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求每周检查并做好台账记录。镇组织对河道保洁、清洁家园进行每月考核,并上墙公布分数,以便各村之间相互督查、相互学习。2、完善考核办法。一是创新考核小组。成立“清洁家园、清理河道”考核领导小组,由书记、镇长担任组长,并吸收水管站站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巡查小组和督查小组,巡查小组由4名机关工作人员,和随机抽取的3名村主职干部组成(将17个行政村分为3个片区,每次每片区抽取1名),原则上确保每个村的主职干部每年至少有1次机会参加考核;督查组由镇纪委书记任组长,除3名机关干部之外,还吸收了站所、退休老干部共4人作为成员。另组织人大主席团作为视察小组,不参与考核打分,主要负责监督考核领导小组运作是否正常、打分是否公正、河道整治成效是否明显。检查形式包括查看台账、实地拍照、群众意见汇总等,尽量保证公平公开。二是细化考核标准。公布《包干区河道环境卫生状况考核细则》、《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考核细则》等制度,对保洁状况,保洁队伍、制度建设等各项标准进行了细化,比如,未建立保洁队伍扣3分,未建立村级环境卫生公约及监督制度扣4分,未做好巡查记录台账扣2分,每发现一处垃圾扣2分,河道不畅通扣5分,有异味扣5分等等,考核标准简单明了,操作简单刚性强。3、量化资金保障。一是明确补助资金标准。补助分三块,清洁家园专项资金补助、环卫配套设施补助和包干河道环境卫生补助。县对村清洁家园专项资金补助为12元/户/年,镇对村清洁家园专项资金补助为10元/户/年,合计22元/户/年,基本能覆盖村级日常保洁费用。镇对村环卫配套设施专项补助为500人口以下的村2000元/村,501到1000人口的村3000元/村,1001人口以上的村4000元/村。包干河道补助资金计算较为复杂,先将全镇河道分为A、B、C三个等次,再综合河道大小、长短、治理难易程度等方面考量后确定补助资金,精确到十位。二是明确考核方法。公布《农村环境卫生配套设施建设考核细则》,在5月份对各村进行一次性考核;村内环境卫生状况考核和村包干区河道环境卫生状况考核,按当月实际考核得分计算: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考核分在90分以
沙溪镇农业线上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