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讲诉春天的故事说一说:(1)“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3)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4)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1、“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划出四个特区()3、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4、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党的十一届但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闸门。(起点)我国的改革开放由农村到城市,(过程)由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范围)迅速形成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改革推动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使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读一读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改革前,农民干活要服从生产队长的安排,地里种什么庄稼要听上级指令,大家一起劳动,记一样的工分,分同样多的粮食。“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些顺口溜是改革前农村生产劳动和收益分配状况的真实写照。由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小岗村的村民家家户户缺粮,每年都要靠国家的“救济粮”生活。1、改革前,小岗村的农民是怎样进行生产劳动的?收益分配是怎样的?2、这种劳动和收益分配方式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什么?议一议:小岗村的改革系列报告一1978年11月底,小岗村开始了改革,以家庭为单位对集体土地进行了“承包”,种什么,种多少,怎样种,完全由农民自己作主。收益分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大包干”的第二年,全村粮食总产量就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斤。看一看:小岗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想一想:这种改革为什么能使粮食产量猛增?小岗村的改革系列报告二社会主义制度劳动者积极性生产力改革的原因不成熟不完善抑制了阻碍了完善和发展极大地调动了极大的解放了改革改革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范围: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果展示
3.6走富国强民之路 课件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