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有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一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有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文共提及“安全”55次“稳定”18次“矛盾”15次“风险”9次“和谐”12次“灾”5次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是针对国内安全与应急问题而言,再次强调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定位。“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国际安全与应急问题而言,提出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的重要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由来及相关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2014年10月23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2015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7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12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2016年11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都将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写进了正式法律条款和规划文本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017年10月24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九大决议,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中,明确“坚持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展开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公共安全体系构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新挑战、新趋势,亟须加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安全体系构建”的研究咨询工作,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