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陈毅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闻名中外的军队将帅,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马上诗家。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峥嵘岁月,抒发了革命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战斗豪情;热情的歌颂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如火如荼斗争,表现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昂扬斗志,显现出他彻底的无产阶级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崇高气节。毛泽东高度评价热情赞扬他的诗具有“大气磅礴”的特色。(一) 《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二) 组诗《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这组诗表现了陈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字字句句闪烁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第一首是由一问一答构成:“断头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设问;“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三句是回答。一问一答,问得惊心动魄,答得豪情冲天。根据作者前面的小序,诗人当时的处境是处于生死关头,“断头今日意如何?”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极为凶险的情况下产生的。一个人面临“断头”,所悬念的当然是认为人生最紧要的事情。作为身经百战的革命家陈毅此时“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在这里毫无遗憾的做了回答。诗人回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立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面对死的处境,毫无惧色,没有丝毫的悲观和失望,在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视死如归,坚信革命必然胜利。当然诗人不是没有一点遗憾,他的遗憾是理想没有完成,事业未竞,死不能泯目,这一句为后面的诗表达的内容作了铺陈。“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雷霆万均之声,喷发出的是革命的烈火,不是战斗结束而是继续革命到底!这种虽百战不懈,死后还要在“阴间”召集已经牺牲的旧部,再树旌旗十万豪豪荡荡斩杀阎罗,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真是气吞山河。体现了革命家致死不渝,坚贞如一的伟大情操。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真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的,堪称意气冲天,拍案叫绝!胸中有万丈正气,笔下有万钧之力!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梅岭三章》“南国烽烟正十年"呼应了第一首中的"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满怀豪情的回顾了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从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从第五次反围剿的腥风血雨到刀光剑影的南方赣南游击战的艰苦斗争,这十年的南国烽烟,,使诗人钢如铁石,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新生革命力量,,引用了“此头应向国门悬”的典故。陈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即使牺牲也要看国民党被消灭的下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