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所以”中“所”字的发展及演变摘要: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其演变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代,先是由名词“所”与动词“以”分别虚化演变成具有指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所”和用法灵活的介词“以”,然后“所以”凝固成固定结构,直至发展到现代“所以”不再是介词结构而完全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了。关键词:“所”名词代词助词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上古和现代的“所以”句式,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无论是意义还是功能,都有了很大变化。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先是由名词“所”与动词“以”分别虚化演变成具有指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所”和用法灵活的介词“以”,然后“所以”凝固成固定结构。本文主要探索“所”字由名词演变为助词的虚化过程。一、名词一般认为,“所”字最早的意义是一个名词,作“处所”讲。许慎《说文解字》十四卷中“斤”对“所”的解释是:“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汉初字书《三苍》和刘淇《助字辨略》也都认为:“所”应看作会意字,从户从斤,表示“持斤护卫门户”,即“拿起武器护卫首领或酋长居住的柴扉木房”,由此引申指“被看护的处所”,进而演化为泛指各种处所。例如:①某所,而母立于兹。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以上句子“所”都作为“处所、地方”来讲。随着“所”字意义的不断扩展,“所”在假借为“处”的基础上引申出与原义“处所”还有某些认知方面的相似性或联系的词义,即“职位、家乡、地位”等抽象意思。如:“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引自《左传·昭公五年》,其中的“所”即表示地位。二、代词到了先秦时期,“所”的意义在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广泛性后,便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代词,可用于指代动作的对象。它的基本形式是“所”字加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动词词组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前面。例如《荀子·议兵》中曰:“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这里的“所”即表示用来禁暴除害的工具。又如:“驾彼四牡,四牡马癸,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引自《诗经·小雅·采薇》,例中的“所”是指“依”、“腓”的对象。三、助词词义的变化引起了句子结构的变化,“所”以代词身份作宾语时,必须附着在动词或动词性结构之前组合成名词性结构,才具有作句子结构成分的能力。如《管子·牧民》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其中“所”附着在动词“兴”、“废”之前表示“原因”。这时的“所”字不再纯粹是代词,它主要起着结构作用,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不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已经更多的带有助词的功能,应该把它看作“结构助词”,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而这一结构的出现为“所字结构”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所字结构”是一种固定性结构,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承担名词所承担的一切语法功能,在句中一般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按其结构所字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别:“所+动词”结构和“所+介词”结构。“所+动词”结构是“所字结构”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其中的“所”字是指示代词,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宾语。例如《左传·曹刿论
连词“所以”中“所”字的发展及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