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 骑着摩托看母亲(修改版) 搬迁新居后,母亲第一次来我这里。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跟奶奶很亲,他双手勾着奶奶的脖子,让奶奶住下来。我也说住下吧。母亲打着哈哈,没再说什么。儿子爬在奶奶的耳朵说悄悄话。我问说什么呢,儿子说:“不告诉你。”母亲把儿子揽在怀里,坐在沙发上晃啊晃的,祖孙二人亲热得让我嫉妒。母亲在我这里,我知道她不会住多久。父亲还在乡下,父亲摔伤后,行动受了影响,一直拄着拐杖;那些鸡呀、猪呀、羊呀,还等着母亲饲养;家里还有一个小商店由母亲经管者。这些都是母亲操心的事,她怎么能丢心得下,怎么能安心长久住下来。儿子一再强留,母亲答应了下来,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嗷嗷喊着进他房间做作业去了。我给母亲留了一把钥匙,方便她进出。中午下班,我急急赶回来,看见母亲正和小区的几个老人聊天。看见我回来,母亲说,她已经把菜切好了,米饭也闷上了,等我回来再炒菜。我就和母亲一起上楼。母亲问我孙子呢?我说他中午不回家,就咱们俩人。母亲说如果她不来,是不是我也不回来?我怕母亲多心,就说我中午要休息的。其实,我中午也不回家,一般在单位食堂解决。母亲说,那就好,没影响你就好。到晚上,一家人坐着看电视,就像当年母亲限制我许多“不准”一样,我也给母亲说了许多“不要”:不要和邻居拉家常;不要问别人姓什名谁;不要告诉任何一个寻人的,某某家住哪里;不要到人家做客;不要抱人家孩子……这么多不要,我看出了母亲本来微笑的脸越来越阴郁了。我继续说,城市和咱乡下不同,谁都要防着呢。这个小区跟一个潭一样,水深不可见底。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妻子就用脚踢我,暗示我不要说了。儿子也许习惯了我给他的这么多规矩,也告诉奶奶,就是的,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话。第二天中午我一回来,母亲在小区外面独自转悠。我问她怎么了?母亲说把楼下防盗门的密码忘了。我说那你叫别人帮你开啊。母亲露出了难色,后来她说,你不是不让和人家说话啊。这哪儿跟哪儿啊,我简直哭笑不得。吃过中午饭,母亲提出要回乡下去。我说,刚来就回去,多住些时日吧。母亲说家里一摊子事,得回去了。她说我嫂子做的饭,父亲不习惯。我哥除了在外面做工外,家里的活计,也很少管。我说你还能管一辈子不成?母亲不言语了,我知道她是打定主意要回去了。我心里有些难受,我知道是那些“不要”伤害了她老人家的心。我说再住两天,我借个车送你回去。母亲说啥也不同意,说我上班忙,她自己坐车回去。从我的新房到乡下的家,实际距离不很远,但三倒车,两不倒车的,折腾下来需要两个多小时。母亲上了年岁,我怕她犯糊涂倒错了车,又担心带回去的行李过重,她扛不动。我说下午我借个车送你回去,母亲才勉强同意了。之后,母亲总不愿在我这里住下,即使来也是当天就回。这样,我想母亲了,就回去看她老人家。“父母在,不远行。”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了,经常能知道家里的一切,但我仍然喜欢在她身边,陪她老人家唠嗑,感到心里踏实。母亲到了这把年纪,我需要加倍地对她老人家好,才能赢得她有限的日子。即使她再活40年、50年,对我来说,这样的日子仍然短暂。我自从买了房子,手头上不是很宽裕,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成了有车族,而我还得顽固地用11路代步。借用朋友的车多了,我心里也实在过意不去,后来干脆买了一辆摩托车,方便了许多。儿子作业少的时候,我就带他回
骑着摩托看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