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jiào)历程一九九五年八月的一天,一位初中生模样的年轻人身背一个沉甸甸的牛仔包,迈着急促的步伐从一条公路右侧岔入一条被郁郁葱葱的树林遮掩下的山沟小径,接着顺路往山上登去——他就是刚从贵州省镇远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大山村寨任教的我。我刚毕业分配到的学校是南明镇很偏远的学校——镇城小学。镇城位于南明镇西南部,该寨有10来户人家,虽然是南明镇凯寨村的一个自然寨,但是距凯寨村委会所在地有近十五里的路程。要是以镇城寨为中心,从相距它十里开外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入这个村寨,都要沿着密林下的羊肠小道爬坡而至——确有小“井冈山”之状。学校就建在西侧的寨子中间。虽然该寨人家户少,但是学校的服务范围还辐射到该寨与敏洞乡的相邻村寨——上镇城等自然寨。我到镇城小学报名的第一天,当地老百姓特别的高兴,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我深深地感悟到他们心里自信的是:我们寨上学校终于也得到了一位国家正式分配来的老师。作为报名的学生就别提有多激动了。当天与我一起为学生报名的还有一位附近村寨到该校代课多年的年近五十岁的姓陈的男教师。从老百姓写在脸上的自信和学生激动的神情,我深感要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按照该校多年的开班常规,一般最高只开设到四年级。但是报名结果一出,四年级只有一名学生,而一、二、三年级学生数较多。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建议四年级实行隔年招生,并强烈要求要开设五年级,因为五年级学生有10多人,如果不开设,他们就要到10里开外的学校去读书,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即请示南明镇教育辅导站,结果教站领导同意了四年级的隔年招生,而五年级的增设,站领导担心的是教师的负担重,学校设施简陋等原因,还是建议放到村级完小去读。开学的第三天,五年级学生的一些家长又一次到学校强烈要求开五年级。听了他们的诉求,想到大山的孩子求学之难,最后我决定开设五年级。陈老师选择了一、二两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我就负责三、五两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复式教学确实较难。刚开始教学总感觉力不从心:一是上课时间不够,内容讲不完;二是一堂课下来身心俱疲。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难题呀?面对这道难题,后来我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多请教陈老师;二是多参阅有关复式教学的理论书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尽力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三是培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四是走入学生的生活,在课余时间做他们的大哥哥、大同伴(说实话,我原本一点也不会打乒乓球,就是在与学生当大同伴时才学会一点的)。后来的教育教学,我感觉是越来越轻松而快乐了,我同时也发现我的学生学习兴趣也特别浓了。复式教学的难题得以解决以后,该校校舍又挂在了我的心头。因为该校原校址前后紧挨民房,左右又是高高的山梁,即使在大晴天里上课,教室给人的感觉也是晦暗的,要是遇上阴雨天,处在一楼的教室简直无法正常上课。于是一个“搬”的念头便在我心中萌生。“搬校舍”说来容易,做来难,将涉及到土地协调、资金和人力。“为了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再难也要想办法了结此心愿。”想到这里,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该村寨有名望的村民。不到两天,我的观点得到了全寨老百姓的支持,他们愿意负责一部分资金、出人力和协调土地。我把我的想法和老百姓高涨的热情向南明镇教育辅导站作了汇报,并递交了书面请示。镇教育辅导站答应从教育费附加中列支搬迁校舍的所欠资金。在当地老百姓的齐心协力和镇教站的支持下,校舍终于搬迁成功了,虽然是木质校舍,但是
心路历程(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