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米勒效应.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密勒效应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B 添加义项 ?所属类别:词条暂无分类密勒效应(Millereffect)是在电子学中,反相放大电路中,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分布电容或寄生电容由于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其等效到输入端的电容值会扩大1+K倍,其中K是该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虽然一般密勒效应指的是电容的放大,但是任何输入与其它高放大节之间的阻抗也能够通过密勒效应改变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密勒效应外文名称Millereffect发现者约翰·米尔顿·密勒好处 获得可控电容目录1基本概念2降低措施3不良影响4好处5预防方法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1]密勒效应是以约翰·米尔顿·密勒命名的。1919年或1920年密勒在研究真空管三极管时发现了这个效应,但是这个效应也适用于现代的半导体三极管。折叠编辑本段降低措施可以采用平衡法(或中和法)等技术来适当地减弱密勒电容的影响。平衡法即是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连接一个所谓中和电容,并且让该中和电容上的电压与密勒电容上的电压相位相反,使得通过中和电容的电流恰恰与通过密勒电容的电流方向相反,以达到相互抵消的目的。折叠编辑本段不良影响密勒电容对器件的频率特性有直接的影响。例如,对于BJT:在共射(CE)组态中,集电结电容势垒电容正好是密勒电容,故CE组态的工作频率较低。对于MOSFET:在共源组态中,栅极与漏极之间的覆盖电容Cdg是密勒电容,Cdg正好跨接在输入端(栅极)与输出端(漏极)之间,故密勒效应使得等效输入电容增大,导致频率特性降低。折叠编辑本段好处①采用较小的电容来获得较大的电容(例如制作频率补偿电容),这种技术在IC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小芯片面积);②获得可控电容(例如受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容)。折叠编辑本段预防方法共发射极电路的24LC32输入电容CI为基极一发射极间电容CbE与由于密勒效应而乘上(AV+1)后的基极一集电极间电容CbE之和。但是,如图所示,渥尔曼电路的共发射极电路,由于AV-0,Ci仅为CbE与CbE之和,没有发生共发射极电路避不

米勒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3-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