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编制目的及原则 2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二章概况 3第一节xx运河、xx 3第二节xx枢纽 3第三节特大桥工程 5第三章地理、水文气象特征 10第一节地理特征 10第二节水文气象 11第三节xx枢纽洪水调度 11第四章汛期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 13第五章影响分析 14第一节xx运河、xx流量、水位计算 14第二节河道内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壅水分析 16第三节、一支沟的行洪影响 18第四节、洪水位状态下栈桥的动水稳定 19第五节、影响分析 22第六章度汛方案 24第一节缺口应急堵复方案 24第二节行洪期间的要求及保障措施 26第七章险情预估 26第一节防洪安全隐患 26第二节施工安全隐患 26第八章抢险方案 27第一节抢险准备 27第二节防御措施 29第三节洪水消退 36附件: 37一、三标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抢险领导小组成员及周边防指通讯录 37二、防汛料物分布图及抢险道路示意图 37三、京沪高速铁路xx运河、xx特大桥工程位置图 37四、京沪高速铁路xx运河、xx特大桥工程施工布置图 37五、其它相关图纸 37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编制目的及原则京沪高速铁路xx运河特大桥(以下简称特大桥)是国家重点工程,xx运河、xx是南四湖主要泄洪通道,防洪安全责任重大。为做好特大桥工程影响范围内河道及河道内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安全度汛工作,保证险情发生时能够高效有序的开展抗洪抢险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水灾损失,根据xx运河、xx洪水特点和特大桥工程现状,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制定本方案。特大桥工程影响范围内河道的防汛抢险工作由中铁十六局京沪高速铁路三标项目部负责,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在三标项目部抢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部门分级负责,确保该段河道安全度汛。第二节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令第88号公布,1998年1月1日起施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1991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6号发布,根据2005年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决定>修订并施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令第3号发布并施行);四、《防洪预案编制要点(试行)》(国家防总办河〔1996〕26号)五、《关于沂沭泗流域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5〕8号)六、《关于京沪高速铁路xx运河、xx特大桥工程建设方案的审查意见》(淮委建管〔xx〕108号)七、《关于尽快落实京沪高速铁路xx运河、xx特大桥工程度汛安全措施的函》(南四湖局防办电传〔xx〕6号)第二章概况第一节xx运河、xxxx运河、xx是南四湖的主要泄洪通道,承泄南四湖流域31200km2洪水。xx运河上起xx湖xx出口,东流经济宁市xx县、xx市峄城区和xx区,于苏鲁交界处陶沟河口下接中运河,,区间流域面积1828km2。xx在xx运河南侧,两河相距400-2500m,并行东流,至xx镇西南汇入xx运河,全长34km,不仅承泄南四湖洪水流量200m3/s(),还兼泄xx以南297km2山洪和伊、运之间31km2的涝水。xx运河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治理,特大桥处20年一遇流量2100m3/s,(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50年一遇流量4600m3/s,;,堤顶宽度81m,,堤顶宽度60m。xx20年一遇流量200m3/s,;50年一遇流量400m3/s,;、堤顶宽度6m,、堤顶宽度10m。第二节xx枢纽xx枢纽位于xx省xx县xx镇,是南四湖下级湖洪水的主要出口控制工程,具有蓄水、泄洪、灌溉、航运和公路交通等综合效益。枢纽由xx节制闸、xx节制闸、老运河节制闸、xx船闸、胜利渠首闸、刘桥提水站组成;主要泄洪闸包括xx节制闸、xx节制闸、老运河节制闸。一、xx节制闸xx节制闸位于xx省xx县xx镇南部,是南四湖洪水经xx运河南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属大型水闸工程,主要作用是蓄水、防洪。1960年建成17孔老闸,1980年在老闸两侧各扩建7孔新闸,2005年完成加固改造。新、老闸共31孔,,,,单孔净宽12m,弧形钢闸门;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开敞式闸室;,。设计流量2050m3/s,,;校核流量4600m3/s,,。二、
京沪高速铁路某运河特大桥防汛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